高密市一案例荣获省级荣誉!

2025-07-11 10:38 高密教育发布阅读 (1417) 扫描到手机

为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山东省教育厅开展了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典型和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推荐工作,通过各市推荐、省厅专家遴选,确定了2025年首期全省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典型和创新实践案例15项。其中,高密市《推行“1+1+X”模式,打造课后服务“高密样板”》入选,为潍坊地区入选的3个案例中唯一县级案例。

首期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和创新实践案例名单(高密市)

推行“1+1+X”模式打造课后服务高密样板

高密市深入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敢于趟“深水区”、啃“硬骨头”。在潍坊市率先破冰,在一实小等5所试点学校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课后服务新模式,以数字化平台赋能,推动课后服务从“常态化”走向“高质量”。

调研学习,主动寻求破冰

将课后服务作为城市高品质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惠民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政府主导成立高密市课后服务协调专班,举全市之力整合资源,强力推进、协同推动。一是对标先进地区。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带队先后5次到重庆、合肥、青岛等地学习课后服务管理经验,深度调研、跟进复盘,研究实施办法、解决思路和工作举措。二是对接外部资源。邀请科大讯飞、晓羊集团等知名企业,立足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及优势,高点研判、科学设计,“一校一案”精心制定具体的推进路径。三是问需于家校。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思考、反复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交流座谈等方式,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征询学生需求,征集教师建议,让课后服务接地气、有温度。

建章立制,协同规范推进

一是成立课后服务“1+10”联盟。由一实小等5所试点学校牵头,1个试点学校包靠10余所小学,以“1+10”课后服务联盟形式,进行结对帮扶,联盟内根据全市时间排档表技术共享、课程共享、困难帮扶、协同推进。高密市教体局成立专班对学校推进工作一体推进、一体验收、一体评价。二是完善服务规范。为避免课后服务“走偏”,紧盯课程开发、教师服务、资金管理等事关课后服务成败的关键链条,制定统筹加强课后服务管理的12条规范,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管理质量。三是健全作业统筹机制。成立中小学作业管理研究中心,推行项目化管理,实施作业设计校本教研,开展“作业设计大擂台”等活动,建成质量高、品质优的作业样本库。完善作业预警机制,建立市级作业观测点,每周采取不定时入校抽查方式,对学生课业负担进行检测。

优化课程,满足多样需求

推行“1+1+X”课后服务模式。第一个“1”即学生利用服务时间基本完成家庭作业;第二个“1”即素养培养课程,包括德育、体育、美育、劳动、阅读、科学、社团课程、兴趣课程等学校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及特色师资力量开发的特色课程;“X”即兴趣培养课程,包括以学校现有校级特色精品课程为主,辅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机会。

一是组建课程研发中心。组建由教研员、教师、特长社会人士等组成的“跨界”研发团队,研发“五育”融合课后服务课程,对课内、课后课程进行一体化系统设计,帮助72所小学已开发融合课程1098个,其中第一实验小学开设京剧、器乐、武术、茂腔等50个特色社团,基本满足学生的多样选择。第三实验小学的泥塑、足球课程被“秒抢”。

二是召开“双选会”。把好机构课程质量关,筛选32家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32家机构亮出家底,全方位展示艺术素养、逻辑思维,体育运动,智慧科创等特色课程300门。恒涛小学引入飞飞博士造物记、专注力训练营等素养课程25门,极大满足学生多样化。

三是设立“首席导师”。邀请非遗传承人,书法、音乐、绘画领域获得国家、省协会资格的专家,组成课后服务公益资源库,各学校结合自身需求提出聘任申请,专家进行反向选择,并由所聘学校颁发聘书,担任课后服务“首席导师”,截至目前,已有40所学校96名“首席导师”参与课后服务。

智慧赋能,服务高效便捷

与科大讯飞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依托其优质资源,建立起集优质资源整合、资金全程监管、校外机构运营、管理平台赋能等功能的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一是实现排选课“掌上办”。依托平台,倡导交互式精准选择,提升家长学生参与度,推行选课、上课、消课等全流程“掌上办”,实现“一生一课表”。二是管理“一网通办”。精简服务流程,精准资源匹配,做到教师“一站式”统计,师生“一体”评课,平台帮助学校、教师实现数据对接与有效整理,实现“一网通办”。三是服务即时评价。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教体局、家长、教师、学校、机构等五个群体对教学服务、课程开展、服务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通过线上巡课、家长反馈、随机抽查等即时评价,实现课后服务“监测—反馈—评估”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