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广泛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
青少年普法教育怎样开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师生荣获省级普法荣誉称号的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提高全校师生的法治素养,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经过多维推进、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以“培养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为目标,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普法教育模式,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校园氛围。
拓展多样化普法路径
1.课堂教学主阵地:守好课堂教学在法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开足开齐开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确保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鼓励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本学科中的法治教育元素,渗透法治教育。
2.专题讲座培训:定期邀请法治副校长、法律专家等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围绕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校园欺凌、网络诈骗、交通安全等热点问题,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向师生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师生尊法守法、严于律己的法律意识,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校园文化熏陶:利用好宣传栏、黑板报、电子显示屏等宣传阵地,定期宣传法律知识和法治文化;在校园内设置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标语牌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坚定法治信仰。
4.法治主题活动:依托国家宪法日,确定校园法治教育日,校园法治教育周,校园法治教育月,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生积极参与普法知识答题,同时以“财产安全”“远离毒品”等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法治歌谣、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法治文化活动,激发和提高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热情和兴趣。
开辟多渠道普法活动
1.学生群体:根据小学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通过动画短片、快板、自导自演微视频等,分层次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常识、辨别不法行为、培养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自己。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法治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2.教师群体:加强教师的法治培训,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和依法执教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与线上线下培训,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增强教师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反映和了解学生情况,有意识地向家长渗透法治教育知识,使家长意识到教育孩子知法、懂法、守法的必要性,配合学校进行法治教育。
3.家长群体:重视家校合作,加强与学校教师的联系,注重双向反馈。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微信群等渠道,了解法律法规、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孩子的法治教育和行为监管。
通过一系列普法教育措施的实施,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喜获佳绩。先后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法治知识网络大赛”小学组杰出组织奖、获山东省法律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单位、“高密市青少年法治书画大赛”优秀组织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宿凤老师荣获“山东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优秀辅导员”;沙钊弘同学荣获“山东省普法好少年”等。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创新普法教育方式方法,丰富普法教育内容,使学校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