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十年:长风破浪天地宽

2025-03-27 17:29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8673) 扫描到手机

中路从2015年3月30日成立,至今已走过十个春秋。

十年筚路蓝缕,中路人砥砺前行,作为一个后来者,从公认为强者恒强的财险行业闯出一条新路;十年春华秋实,一组数据印证了中路人取得的不俗业绩。

十年来,公司保费规模从1350万元升至25.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7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十年来,公司扭亏转盈,并在近四年连续盈利,车险利润率进入行业领先水平,从众多中小险企中脱颖而出。

如今的中路如同一棵树,向下不断扎根,向上开枝散叶,50余个分支机构,上千人的员工团队,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从奋力突围,到触底反弹,再到活力迸发,十年的时间中路完成了一次“涅槃”式成长,公司董事长郑青对中路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坚信,驶入正轨的中路“一年更比一年好,一年更比一年强”。

在新一轮三年战略发展规划中,中路明确将勇夺“中小财险公司利润排头兵和专而精的行业发展标杆”的“锦旗”。郑青认为,这一目标现在看来并非遥不可及,勇定目标,狠抓落实,过去的中路做到了,未来的中路也可以。

“潜心用力”

从成立之初,中路就确立了“五五战略”,即车险与非车险均衡发展,让后者也成为公司营收的重要来源。但这一策略并不被外界看好。

车险一直是财险行业的“香饽饽”,从业者普遍认为得车险者得天下。有业内人士断言:像平安财险这类公司车险和非车险差不多7:3的水平,大多数中小财险能做到8:2就不错了,新公司追求5:5不可能,除非放弃追求规模。

但中路有自己的考量,特别是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以专业的眼光审视和研判市场,车险业务属于存量市场,虽然承保规模大,但利润规模小,且市场空间多被大险企割据,而居民健康险、安全责任险、农业险等非车险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是中小险企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潜力赛道。

目标明确的中路,潜心用力,双管齐下——

一方面,咬住车险不放松,创新推出“车+X”“散车团做”等经营模式,以精细化和差异化的渠道拓展模式扩大车险的承保规模,同时打造车险自主定价模型,增强对车险的风控能力,提升车险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发力非车险,在努力提升自身承保能力的基础上,一批大型保险项目被纷纷收入囊中,连续三年承保“青岛市长期护理险”,不断刷新保费收入新纪录,利用总部优势,为青岛经济和社会发展量身定制特色险种,持续为公司带来业务增量。

在2021年中路成功将非车险占比提升至55%,首年达成“五五战略”。随后一路向上,到2024年年底,中路非车险占比已达到67.55%,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在行业内综合竞争力不断跃升。

与“城”共荣

承担重大项目的风险保障是城市对保险企业的肯定。中路曾独立承保胶州湾二隧和地铁三期施工保障,独立担纲全球首艘深海养殖工船“国信1号”大黄鱼养殖保险项目,长期担任“青岛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唯一保险服务商。

回望来时路,这些案例是中路践行经济“助推器”责任、写好“五篇大文章”的缩影——

以科技保险赋能新质生产力。中路勇担科技企业创新风险,主推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助力知识产权保护。在2024年上半年,即有625家科技企业选择中路的保险保障,保障金额达148.98亿元;

以绿色保险守护绿水青山。中路制定绿色金融专项管理办法,大力扶持产业绿色转型,并创新推出省内首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保险,填补该领域的风险保障空白。截至目前,中路绿色保险的保障金额已超过300亿元;

以普惠保险助力乡村振兴。农业险是险企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虽然中路涉足农业险时间较晚,但并不妨碍其抓住一切机遇“大展拳脚”——从开始与共保体承办政策性小麦保险、大豆保险、花生保险等,到独立承保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果树气象指数保险,中路的服务能级不断跃升。2023年,中路还创新推出全国首个农业主推技术收益保险产品,为农业科技推广保驾护航。

以数字保险优化服务能效。中路在省内率先升级采用5G音视频通信网络技术,实现“报案、派工、查勘、定损、立案、核损”一站式服务,理赔效率大幅提升。打造集智能化与数字化于一体的销售平台,为员工提供全面的业务线上管理、便捷的移动终端服务以及深入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提高员工的展业、作业能力,最终惠及广大客户。

十年来,中路积极发展匹配城市战略,为政府、经济、民生运行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累计风险保额已超过47万亿元,赔付金额超过23亿元。

下一步,中路还将发挥地方法人的优势,提升服务能级。郑青举例说,“我们计划开发青岛市旅游责任险,一旦游客跟商家发生消费纠纷,中路可第一时间给予游客经济补偿,再由我们向商家代为追偿,一方面解决游客的后顾之忧,为提振消费贡献保险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从长远来优化青岛的文旅口碑”。

重塑“中路生态”

按照行业惯例,一季度各家险企均会开启“业务开门红”的动员会,但今年中路却从上到下“静悄悄”。郑青表示:“中路的员工自己铆着劲儿,不必扬鞭自奋蹄,已不需要外部施压。”截至目前,中路保险今年的保费增速已经达到44%,远超行业平均增速,且利润水平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质量效益型经营理念和规模利润双增长模式取得丰硕成果。

管理者与员工心照不宣的背后,是近年来对“中路生态”的持续优化。

过去几年,中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理赔腐败和“骗保”“诈保”,肃清队伍风气。“2021年开始,一些骗保惯犯听说是中路保险的案件就打退堂鼓,说明我们的铁腕政策起作用了。”郑青表示。

作为市委组织部确定的试点单位,2024年,中路以改革为抓手,在选人用人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方面实现大的创新突破,全面激活队伍活力。

在中层以上干部中,着力推进职业经理人改革,全面落实对职业经理人业绩考核、薪酬分配权利,明确不合格的量化标准和退出机制,激活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创造力;

面向基层机构,开展“穿透式”年度考察调研,树立起“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和“重激励”的绩效考核导向,为战略规划落地提供了牵引源动力,发挥了“指挥棒”作用。

截至2024年年底,中路的人均产能达到252万元,全员薪保比5.7%,效能管控水平已进入全国地方性财险公司前列。

如今的中路,已经成为兄弟单位争相学习的对象,“我们曾经学习的对象,在今年纷纷联系我们反向学习,这让我们的员工很自豪。但中路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复制。”郑青说。10年来,中路已历经了三个完整的规划周期,从借助外部资源,到完全自主编制,中路对自我定位的把握越来越强,战略目标越来越清晰,规划的执行度越来越高,偏离度越来越小。

对于未来的发展,中路早已胸有成竹——一方面要做大企业的规模。“从行业运行的规律来看,稳定盈利、抗风险能力强的都是百亿元以上的企业,我们已经着手寻找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增资、并购重组等方式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郑青说。另一方面,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中路保险将进军互联网业务领域。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互联网保险将是险企迅速扩大用户“基本盘”的优选动作,从去年开始,中路就着手搭建团队,且成效明显,互联网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

郑青表示,未来公司要进一步擦亮中路的品牌,明确十个具象化的目标,即要打造承保盈利、投资稳健、业务多元、客户满意、安全发展、改革创新、人才辈出、区域协同、数智引领和品牌自信的中路。在当打之年,中路要把握机遇,全力拼搏,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在十周年的春天,中路整装完毕、焕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