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竞速两月余,阳光融和医院助76岁重症患者重获新生

2025-09-26 16:55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2111) 扫描到手机

“感谢阳光融和医院,感谢张延镇主任带领的医护团队,是你们从死神手里把我父亲抢了回来!” 近日,76岁的刘大爷在家人陪伴下,将一面锦旗送到急诊医学科。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场跨越近两个月的生命保卫战,更是医院急危重症救治实力与人文关怀的生动见证。

一、重症叠加:76岁患者陷 “生死绝境”

三个月前,刘大爷因膝关节疾病在外院接受置换手术,术后却遭遇“噩梦”:膝关节反复感染、流脓流液,即便经引流治疗仍无缓解。两个月前,病情骤然恶化,他突发胸闷喘憋,伴随膝关节感染加重,紧急前往我院就诊。

入院检查结果触目惊心:

  • 心脏危机:确诊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反复出现致命性室速;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EF)仅22%、短轴缩短率(FS)仅10%(正常EF值≥50%),同时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增大、心包积液,血流动力学濒临崩溃。
  • 感染风暴:反复高热,查出EB病毒、巨细胞病毒、支原体、真菌、细菌多重感染,相当于“全身免疫系统被多重病原体攻击”。
  • 基础紊乱:严重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剧心脏负担与感染风险。
多重重症叠加,刘大爷需长期依赖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生命,生命体征随时可能 “断崖式下跌”。

二、生死竞速:多学科协作破 “救治难题”

面对“手术并发症+急性心梗+多重感染”的复杂危重症,医院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由急诊医学科张延镇主任统筹,徐景明副主任、张绪强主治医师牵头,组建专项救治小组,直击三大核心难点:

难点1:生命体征 “维稳”

患者需24小时依赖血管活性药物,医护团队每小时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指标,精准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血压、心率始终维持在“安全阈值”,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难点2:多重感染 “精准打击”

团队反复开展病原学检测与药敏试验,避开“盲目用药”误区,针对性选用抗感染药物;同时同步加强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为身体搭建“抗感防线”。

难点3:心脏功能“逐步修复”

邀请心内科、重症医学科专家联合会诊,采用先进生命支持技术防范恶性心律失常,通过精细化用药与监测,逐步提升心脏泵血功能——从“靠药物维持”到“自主稳定”,每一步都历经严密论证。

三、重获新生:锦旗致谢映 “医者仁心”

          近两月,张延镇主任多次组织病例讨论,救治小组坚守一线,应对病情突变、安抚家属,以专业耐心筑牢 “生命防线”;在其努力下,刘大爷病情实现 “跨越式好转”,感染受控、高热消退,心脏 EF 值提升、血管活性药物停用、电解质正常,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9月17日,经全面评估,刘大爷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康复回家。“医生护士比我们家属还上心,每天讲病情、调方案,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父亲的今天!” 家属的话语朴实却真挚。

一面锦旗,是患者对医院的最高认可;一次成功救治,是医院实力的有力证明。此次案例不仅展现了我院在急危重症领域的“多学科协作能力”与“精准救治水平”,更彰显了医护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