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之基层动态篇⑧

2025-09-15 09:17 诸城畜牧之声阅读 (1702) 扫描到手机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治埋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镇街区畜牧兽医站积极响应,协同发力,全力保障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工作中,昌城畜牧兽医站紧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环节,采取“一体三策”的监管模式,对辖区内小散户、规模场、屠宰场采用不同方式的无害化收集和监管模式,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工作。

散户“公交点” 封闭收集守好头道关

结合全市“城市公交”收集理念,建设3处无害化收集点,创新推行“圈地上锁封闭管理+24小时实时监控”,密织“防护网”;成立无害化监管小组,包靠网格、跟车监管,从收集到清理全程“盯梢”;官方兽医每周驻点“打卡”,现场核查监管台账,同步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宣传,目前,全镇已有560家养殖单位签订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委托协议书,累计发放宣传材料650余份,进一步强化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根基。

规模场“定制车” 上门服务架起连心桥

针对规模场养殖量大、运输不便的问题,推出“预约式”上门收集服务,现场“对表”,核查养殖档案与死淘数据,让每一头病死畜禽都“去向可查”;按规模“量体裁衣”指导建设暂存库,26个大型场的暂存点从无到有、规范运行,通过分类精准施策,打通了规模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最后一公里”,也让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链”越拧越紧。

屠宰场“智能网” 全链监管筑牢安全线

严把屠宰场“六项制度”“四个关口”,在全镇5家屠宰场建起“智能监控+驻场监督+责任宣教”的立体监管网,高清摄像头24小时“站岗”,官方兽医每日“巡场”,专项会议定时“敲警钟”,仙润更是成为首个“自处理标杆”,以多方位监管共同压实屠宰场主体责任,确保处理流程标准无疏漏、关键环节规范无死角,让每一批次产品都能追溯源头,全力守护好“舌尖安全”。

诸城畜牧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