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医院超级微创精准出刀 打赢消化道“出入口”保卫战

2024-04-07 09:35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15159)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4月7日讯(记者 李京媛 通讯员 徐福强)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向下延伸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管的很长的肌性管道,总长度大约9米,中间设有很多“关口”,比如说胃的贲门和末端肛门等等,每个“关口”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患者保留这些关口,就是保住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尊严。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消化内一科高玉强主任团队通过超级内镜微创技术,在东院麻醉手术科的全力配合下,成功为两位消化道肿瘤患者清除病灶的同时保留贲门与肛门。

病变紧邻肛门内镜下“口袋法”精准剥离成功保肛

68岁的张大爷(化名),因入院前半个月反复大便带血来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中心东院消化内一科就诊,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直肠壁局部增厚,提示直肠癌可能,肠镜进一步检查发现两处病变:一处紧邻肛缘病变,病理提示早癌;另一处距离肛门10cm直肠巨大肿瘤,病理提示浸润期腺癌。

患者病情比较特殊,两处病变都需要处理,消化内科联合外科共同会诊。外科手术治疗常规2处病变一起处理,由于一处病变紧邻肛缘,外科手术基本无法保留肛门;如果单独处理恶性肿瘤,早癌也终将发展为浸润期癌,并且因两处病变距离较短,外科手术切缘可能会累及早癌病变,影响以后治疗,患者对于手术并发症风险及带造瘘袋生活表示难以接受。高玉强主任认真分析患者病情后,认为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进行肿瘤切除,同时保留患者肛门。

“理解、信任,感谢你们,我们又有了生活的希望。”听了高主任的内镜治疗方案,家属眼前一亮。

术中,内镜下直肠近肛缘见一约5.0cm×5.0cm大小的侧向发育型肿瘤(LST),肛侧建立隧道,高玉强主任运用“口袋法”(首先在病变的一侧划开黏膜建立口袋的开口,沿口袋开口在黏膜下向病变对侧进行剥离,然后分别切开病变其余两侧的黏膜,从而完整地切除病变。)剥离粘膜下层,完整剥离切除病灶。患者术后恢复好,1月后至外科进一步手术处理直肠10cm处恶性肿瘤,成功保住肛门。

贲门口现“鸽子蛋”大小肿瘤 内镜下上演精准保“口”切除

48岁患者罗女士(化名),2月前因胰腺肿物于肝胆胰外科治疗,影像学检查发现一凸向于胃腔内接近3cm肿物,考虑间质瘤可能。胃镜检查发现胃底部有一3.0cm×3.0cm大小黏膜下肿物,考虑间质瘤,位置紧邻贲门。

肝胆胰外科与消化内科进行联合病例讨论,外科手术方案为胰腺肿物与胃壁肿物一并切除,但胃的肿物离贲门口太近,手术可能会影响贲门及功能。贲门的功能是预防胃内的胃液及食糜向食管性反流,为了尽量保全患者贲门功能,高玉强主任决定通过内镜下肿瘤挖除术来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贲门。但近乎“鸽子蛋”大小的体量及胃底的位置,都给胃镜切除带来很大的挑战。

术中,在患者胃底见一大小约3.0cm×3.0cm大小粘膜下肿物, 高玉强主任凭借精湛的内镜操控技术,成功用电刀剥离至浆膜层,完整切除病变,术后创面给予完整封闭。术后病理提示间质瘤(低危险度)。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超级微创内镜技术成功保住贲门。

“这两个病例均属于紧邻‘口侧’,医生和患者面临切除病变‘保命’同时也要尽力保留紧邻‘口’功能的巨大挑战。”高玉强主任表示,超微创内镜下手术治疗给了这类患者在肿瘤面前,留下了“活口”的希望。

“查切”一体 精准出刀守护患者消化健康

近年来,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中心东院消化内一科聚焦临床诊疗需要与专业发展新方向,在消化内镜“超级微创”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取得多项诊疗技术突破,从诊到治,从器质性疾病到功能性疾病,从消化道管腔内到管腔外,一条软镜,创造出无限可能。它既可以像侦察兵一样“窥探”消化道空腔脏器内部结构和病灶,又可以精准“出刀”,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保留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完整。科室目前常规开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超声内镜(EUS)、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SVD)、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ME)、内镜下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等超级微创手术。

消化道肿瘤切除选择内镜还是外科手术方式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医生需要根据患者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等综合情况,本着以患者为中心原则,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