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政协:以“两提升双发力”助力“诸城绿茶”高质量发展
半岛网3月29日讯(记者 迟海雯 通讯员 孙小波)“对现有的绿茶资源进行整合,集中打造品牌优势,在全国叫响‘诸城绿茶’名气”。3月20日,在诸城市茶叶生产大镇--桃林镇党委会议室召开的“两提升双发力”助力“诸城绿茶”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市政协科技组、桃林组的政协委员们围绕提升诸城绿茶发展质量和水平进行着热烈讨论。
今年以来,诸城市政协以开展“服务联系两提升 建言聚识双发力”活动(简称“两提升双发力”活动)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基层协商和凝聚共识工作,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群众倾斜。“服务联系两提升”是指进一步提升委员服务基层镇街区和社区发展的能力与成效,进一步提升委员联系基层界别群众的能力与成效;“建言聚识双发力”是指在服务基层、联系界别群众的过程中要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既要有协商成果,又要有聚识成效。
诸城茶叶素有中国“北端茗茶”之誉,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该市南部山区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南部山区小地块多、成片土地少,农民资金不足等原因,茶叶的种植面积、增长势头等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茶叶作为特色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很难起到相应的显著作用。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让茶叶在增收致富中发挥更大作用,一直是南部山区群众急于解决、却又难以解决的难题。
市政协科技组和桃林组的政协委员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出发点,将助力“诸城绿茶”高质量发展作为开展“两提升双发力”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题协商讨论。座谈会召开之前,委员们先后到南山无性系茶叶示范园、万鼎茶园基地、碧龙春茶叶示范园、中和生物、鸿雨抹茶、清水茶园、诸城绿茶展示中心和茶叶特色法庭等工作现场进行了参观视察,在座谈会上,针对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茶产业劳动力短缺、品牌建设方面缺少引导、政府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等问题,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提升“诸城绿茶”品牌凝聚力、实现茶旅全面深度融合发展以及如何让“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成为现实开展协商讨论,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培强壮大龙头企业。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创牌”企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充分发挥“领头雁”效应,自觉承担主体责任。推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形成品牌建设合力,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绿茶品牌和产业整体优化升级。同时,做好茶叶产业的深度挖掘,做好茶叶产业与食品、药品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推进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产品开发,向产业链延伸要空间,向价值链提升要效益。围绕茶主题、依托茶资源,重点抓好文昌河谷生态茶园景区等茶旅融合项目,配套茶文化体验区、茶叶研学中心等,打造北方茶文化旅游目的地,真正使“茶区变景区、茶厂变体验馆、茶园变科普园”,形成茶旅经济链,带领人民群众创业致富,推动集体经济消薄增收,答好创新提升“诸城模式”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答卷。
二是全面推行党组织引领合作社。探索社区网格党支部成员和合作社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有效统筹辖区内劳动力使用和管理,满足产业发展用工需求。以“社区网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路径,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从耕种、排灌、植保到收获仓储,为产业发展提供全过程、机械化服务,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将低价发包的山场、土地资源和闲置撂荒的四荒地进行整合利用,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共享收益,实现绿茶成片种植、散户抱团发展、村民“因茶而富”。
三是加大对品牌化运营的引导。参照日照市的先进做法,制定出台《“诸城绿茶”地理标志保护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对商标使用单位的准入条件、办理程序、包装印刷、监督机制等方面做出详尽说明,引导全镇茶企、合作社统一使用“诸城绿茶”作为母品牌、自属品牌作为子品牌,鼓励大家齐心推介“诸城绿茶”母品牌,协力发展茶叶电商和网红带货,通过抱团发展形成“集聚效应”,提升品牌效益。牵头成立品牌建设工作专班,领办茶产业发展专家论坛、炒茶大赛等活动,宣传推介茶叶品牌,组织茶企积极参加茶叶博览会、交流会、产品展会、茶文化宣传会等节会,提高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真正让诸城绿茶叫得响、走得出、家喻户晓。做好品牌统一文章,进一步提升“诸城绿茶”知名度。建议全镇树立“一盘棋”思维,引领全镇茶企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低产低效走向提质增效“两个转变”,促进企业、群众、集体经济“三方受益”,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四化发展”,达到品牌溢价、品牌引领,持续提升北纬36°“诸城绿茶”的品牌效应和产品价值,实现品牌兴农、商标富民。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强政策保护,将茶产业发展与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等工作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研究制定全镇种植业结构调整扶持办法,通过免费为农民提供无性系茶苗等基础物资供他们使用,引导山区的村民不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逐步实现茶园连线连片、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发展。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落实规模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奖补,用于扶持龙头茶企和茶叶基地建设,加大对小型农机具、茶叶加工设备等机械的补贴额度,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针对北方茶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越冬难问题,建议在现有扣棚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加大补贴力度,支持茶农建设高标准防护大棚,让茶树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