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腐竹和面条燃烧事件之后,食品燃烧试毒法再次“重现江湖”。这一次,矛头对准了某品牌粉丝。在一个网上热传的视频中,一名女子将粉丝用打火机点着,火越烧越旺,女子质疑,粉丝中添加了“荧光剂,是塑料做的。”视频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社会不少人的恐慌。
还能不能愉快地吃粉丝了?靠燃烧辨别“毒粉丝”的法子真的靠谱吗?
据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介绍,粉丝一般由绿豆、豌豆、红薯等原料制成,主要成分是淀粉和水。而淀粉本身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含碳氢较多,所以易燃。如果哪家的粉丝不燃烧,那才真是买到了“假粉丝”。
马志英指出,粉丝燃烧后出现的黑色固体,是淀粉被碳化后的产物团在一起产生的正常现象。如果是塑料被燃烧,反而不会出现这个结果。
“正常粉丝在烹调时入水即软,久煮不碎。但若含有明矾等添加剂,则会仍有明显硬度,而且色泽会鲜艳亮白许多。”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博士冯翔介绍了科学辨别明矾等添加剂的方法。
事实上,燃烧所必须的条件——可燃物,大多含有碳和氢的化合物。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成分都是含碳和氢的有机物,都属于可燃物范畴。所以,用“燃烧”这种看似炫酷的方式来判断食品中是否添加有害物质,这个做法本身就没有半点科学依据。
下一次,若又出现了另一种被“烧着”的“有毒”食品,你还会再信吗?
[编辑: 梁湘]
相关专题:
青岛网络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