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青岛市胸科医院医教科主任孙丽梅爱岗敬业铸真情

2014-12-09 13:29   来源: 商讯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孙丽梅(右一)进行ECMO(体外膜肺氧合)培训



  半岛网12月9日消息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主任,就应该把危险和奉献留给自己,就应该让自己站在困难的最前面。”这是青岛胸科医院医教科兼胸三科主任孙丽梅常说的一句话。22年来,孙丽梅始终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但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白衣天使的动人之歌,她身上展现出的就是新时期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高尚精神风貌。

  面对险境无畏惧 身先士卒树典范

  由于结核病是传染性疾病,孙丽梅却总是将病人的病情放在第一位,在危险时刻从不考虑个人安危。

  2012年12月抢救患者于某的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于某既往有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脑垂体瘤、下肢静脉血栓、甲状腺功能减低、贫血、低蛋白血症,转入重症监护室时已发热二十余天,呼吸困难,神志模糊,剧烈咳嗽带出大量带血痰液,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孙丽梅和同事立即采取吸氧、吸痰、心电监护、急查血气分析等抢救措施。然而,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她和专家们决定对该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插管的过程中,病人剧烈地咳嗽使大量的痰液带着血腥从插管处喷出,她从头到脚都被污染。孙丽梅当然清楚,自己正处在危险之中,但她没有中途退缩,也来不及更换衣帽,继续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等到病人的情况终于稳定下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

  视患如亲医者心 履职尽责无怨悔

  结核病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要同时忍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半年前,胸三科收治了一名重症肺结核病人宋某,他家境贫寒,父亲病逝,母亲病重,无人照顾。意志消沉的他求生欲望极低,甚至抵触治疗。孙丽梅在对宋某进行积极治疗同时,在精神上鼓励他,生活上关心他,饮食起居无微不至。拳拳爱心如股股暖流涌入宋某心田,使他逐步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痊愈之际,宋某紧紧地握住她的手,激动地说:“孙主任,真是太谢谢您了,是您让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由于兼任医教科主任,孙丽梅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很重!自担任医教科主任以来,她大胆探索,敢于实践,积极协助院领导推进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等诸多工作。赶上医教科工作忙的时候,她常驻守医院。有时夜晚困意袭来,孙丽梅的解决方式不是躺下眯一会儿,而是起身到病房里转一转,看看有没有需要她的地方,然后再返回办公室继续伏案工作,尽职尽责从无半句怨言。

  危难时刻舍小家 责无旁贷为大家

  不论是与家人团聚的春节,还是更深露重的寒夜,只要一个电话,她立刻就会从家中火速赶往医院。有的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并且进展迅速,她甚至干脆放弃回家,几天驻守医院,随时应对突发问题的出现,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不在这,心里放不下。”

  作为母亲和妻子,孙丽梅经常感觉亏欠家里的太多。有时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电话声响起,孙丽梅起身就走。有次正值抢救患者的紧急时刻,女儿放学没带钥匙,恰巧丈夫在外出差,孙主任就让孩子自己到医院取钥匙,并答应女儿等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回家。而抢救完患者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女儿已经入睡,而餐桌上只放着一碗早已凉透的方便面……第二天一早,她顾不上给女儿做早饭,仅仅留下钱和字条,就又匆匆地赶去医院了。

  不畏浮云遮望眼,爱岗敬业铸真情。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中,孙丽梅和她所带领的胸三科团队和衷共济,众志成城;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打头阵、当先锋、挑重担,为人民群众铸就着健康盾牌,用诚挚的爱心和高超的医术挽救回了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让“肺腑之情 关爱生命”这一服务品牌的内涵日益丰厚,熠熠生辉。近年来,孙丽梅多次荣获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青岛市卫生系统优质服务明星、青岛市卫生局先进女职工、青岛市卫生系统文明职工等荣誉称号。

  文/孙贴静

  [编辑: 董芳]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