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医技术 | 打破传统,骨折患者不需二次手术取钢板

2020-06-19 17:52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26576) 扫描到手机

近日,城阳人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成功为一名跖骨骨折患者使用可吸收内固定板手术内固定骨折部位,免去二次手术,减轻患者手术痛苦。目前,患者已顺利出院。

患者为56岁男性,从事装修木工工作。近日,在工作时不慎扭伤右足,到城阳人民医院就诊。创伤显微外科接诊医生通过CT检查结果显示右足第五跖骨骨折,需要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于是收住入院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创伤显微外科团队术前讨论时认为需要为患者手术内固定,如果按照传统固定材料为钢板固定,那在半年骨折愈合后,需2次住院手术取出内固定钢板;患者对手术比较恐惧,害怕手术;且前后两次手术,需要休养时间长,影响工作。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在征得患者同意后,手术选择使用可吸收内固定板进行手术内固定骨折,免去二次手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参与手术的赵敦旭主任说,打钢钉固钢板,是患者骨折后传统手术治疗中的“标配”,需要在骨折部位愈合后二次手术取出(钢钉钢板)。而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新型材料,在植入人体后,在新骨生成同时,人工骨逐渐降解、吸收,实现自体骨再生;同时,还能刺激成骨细胞快速生长促进骨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加快康复过程。目前,可吸收性内固定材料在骨科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此例手术成功开展,标志着科室在使用新材料、开展新技术方面有了新的提升,今后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赵敦旭介绍,跖骨骨折是脚上最常见的损伤,特别是第五跖骨,位于脚上的最外侧,特别容易受伤。其中,约90%的第五跖骨骨折是由于足外翻导致的,也就是最常见的崴脚动作。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看病情以及患者的需求,一般骨折部位若未移位可保守治疗,即冷敷、抬高、制动、使用矫形器具;对于明显移位或者虽是轻度移位但有高运动要求的患者,则提倡手术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局部畸形、创伤性关节炎、足外翻不稳等后遗症。因此,不小心发生崴脚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找专业医生检查是否发生骨折,防止漏诊,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