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2025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会场活动丰富多彩
文化和自然日,传承非遗元素。6月8日上午,诸城市成功举办2025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会场暨乙巳年“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宣传展示活动。此次活动的启动仪式在诸城市红红火火文化产业园举行,诸城文旅局和南湖区党委及非遗保护中心领导先后致辞,并对开展非遗活动提出了要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综合传承中心主任李淑军表态发言,传承人李金奎现场以图文形式,介绍了“秃尾巴老李”的民间传说,将这位传说中的主人公孝老爱亲、惩恶扬善的高达形象展现在群众面前。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举办,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遗融入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增强文旅赋能,拓展非遗+新空间、新场景,增加大众对非遗的认知、认可和情感共鸣。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属中华优秀民间传说,融合了孝道、敬老、乡愁等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其在山东大地、东北三省和北方多数沿海地区广为流传,故事虽有多个版本,但都以思念家乡、思念父母为基调,将一个生在山东、活在黑龙江的“秃尾巴老李”形象生动展现。在诸城版本中,相传龙都街道南三里庄的庄稼汉李憨与妻子桃红,二十余年未育,后桃红怀孕生下小黑长虫,李憨一怒之下铲下其尾巴,小黑长虫飞去黑龙江,在山东人的帮助下战胜作恶的白龙,让江边不再洪水泛滥,从此有了黑龙江,而五月十三也因是其出生和母亲去世的日子,他年年这天回来祭母哭母,看到当地天旱时就嚎啕大哭,看到风调雨顺时就呜咽抽泣,当地便有了“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的谚语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于2008年6月被批准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本次活动设立了非遗项目展区,20多个非遗项目设立了展位,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了解。在非遗项目展区,诸城柳编、密州酒、五叶芦丁茶、孙氏烧肉、诸城剪纸、同盛糕点、张氏书体、金旭食品等非遗项目的精彩展示,让人们感受到了诸城非遗的独特魅力。同时,举办了“秃尾巴老李传说”征文大赛颁奖活动和“秃尾巴老李传说”座谈会。参加活动的领导、非遗传承人和李氏宗亲共同观看了演出,诸城古琴、诸城茂腔、诸城竹板、白猿通臂拳、健身气功等非遗节目展示,将活动推上了高潮。
此次活动举行,不仅展示了诸城市丰富的非遗资源,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非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平台,对传承和弘扬“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推动诸城市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别培海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