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城区电网“焕新”:颜值与可靠性同步升级

2025-05-16 09:48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56357) 扫描到手机

近日,在青岛市南区中山路1号,一个以栈桥回澜阁为主题的彩绘设备箱体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曾经灰白色单调的电力设施,如今和城市文化、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以栈桥回澜阁为主题的彩绘设备箱体

今年以来,国网青岛供电公司主动融入城市发展格局,围绕城市建设和民生福祉推出系列创新举措。聚焦改善市容市貌和提升用电体验感,青岛供电公司开展了“老城焕青春”——老旧城区线路设备专项改造工作,系统推进艺术化改造、智能化升级、网格化协同三大举措,推动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

电网改造扮靓城市“会客厅”

红瓦绿树和青石板路之间,青岛老城区留存了不少文物保护建筑,延续着百年历史文脉。但部分区域电力设备箱体外观陈旧、风格突兀,与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格格不入。为此,青岛供电公司联合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风景管理处等单位,邀请专业美术团队,启动“电韵琴岛”设备箱体美化工程。

在市南区秀湛路社区,“居民议事会”机制让改造更有温度。4月19日,秀湛路社区供电网格员与社区工作者组成了“街巷探访团”,通过“居民议事会”收集设备箱体美化建议,社区居民踊跃参与。最终采纳的彩绘方案中,既有七旬老人印象中的八大关风貌,也有小学生创作的海洋主题画作,真正实现了“居民自己的箱子自己设计”。

同时,针对不同街区的文化特质,青岛供电公司创新策划“街区色卡”与主题彩绘方案,量身定制“一箱一景”:在八大关景区,以赭红色墙砖与墨绿梧桐为灵感,绘制欧式建筑剪影;在中山路百年商业街,采用复古广告画风格,重现“里院文化”烟火气。设计过程中,团队采用3D建模技术预演彩绘效果,确保图案比例、色彩与周边环境完美契合。美化工程不仅追求“颜值”,更注重功能优化。箱体采用多功能复合涂层,可抵御雨水侵蚀与人为污损;喷涂颜料通过环保认证,耐候性可达15年以上。设备箱体美化工程使得电力设施从单一的“功能器件”转变为兼具实用功能与美学价值的城市符号,为城市空间更新添了“点睛之笔”。

“智慧升级”助韧性城市建设

5月8日,在市南区河南路改造现场,市南供电中心的工作人员盖午阳正协调施工人员拆除电线杆和架空线路。随着电线杆的清除,曾密集交织的“空中飞线”逐渐消失。目前,该工程已接近尾声,老城区的天空重归纯净,市民、游客举起相机拍摄时没有电线干扰构图,视觉空间得到释放。

“线网下地”工程不是仅仅把原有的电线迁入地下管廊,而是要统筹属地核心队伍、市政关键单位各方资源,同步推进配电设施综合整治,实现“面子”与“里子”同步升级。青岛供电公司组建了专门团队研究制定改造方案,在综合考虑户均容量和负载率的前提下,重新设计河南路沿线的供电容量和半径。低压联络是提高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常用方式,配电线路之间通常都建立了低压联络“手拉手”的联系,当某段线路发生故障时,可通过开关闭合,实现负荷的快速转移。在此次改造工程中,青岛供电公司创新性地将低压联络应用于供电的更小单位——台区分支线。由此,河南路沿线的栈桥网格建立了青岛市内首个低压联络供电网格单元,预计可减少80%以上的故障停电时长和70%以上的故障停电范围,区域内供电可靠性可达99.999%。

“老城焕青春”专项行动与青岛韧性城市建设紧密相连。电力基础设施升级使得电网更加灵活、可靠,增强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的电力保障能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安全感和城市整体韧性,为青岛的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础。

“电靓万家”优质服务暖民生

在老旧城区改造过程中,青岛供电公司紧密围绕政府工作部署,将服务理念融入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协同当地政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方位优化用电体验感,助力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依托“共建共治共享”融合型服务机制,青岛供电公司建立起“组织联建、阵地联用、队伍联动、活动联办、难题联解”的“五联”机制,全面梳理老旧小区信息,把供电服务延伸至“最后一毫米”。

4月25日,市南供电中心在延吉路社区支起志愿服务摊位,为居民提供用电咨询服务。“怎么在网上交电费?”居民王女士来到摊位前咨询。市南供电中心的工作人员郎一凡从线上缴费渠道、户号绑定步骤、电费余额查询等环节入手,一步步指导王女士操作。随后,郎一凡递上印有市南供电中心联系方式的名片,对王女士说:“您要是以后还有用电方面的问题,就打这个电话,我们全心全意为您服务。”自青岛供电公司积极拓展志愿服务以来,这些场景早已成为电力工作人员的日常。居民咨询用电问题更方便快捷,足不出社区就能解决用电诉求。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社区开展安全用电宣讲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青岛供电公司还推行“社区网格+电力网格”双网融合机制,电力网格经理担任“电小二”,通过政电网格融合为客户提供“零距离”服务,以主动服务、延伸服务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用电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