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潮海中心小学以路铭史:六条道路串起七十八载教育传承

2025-04-30 10:45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25460) 扫描到手机

近日,即墨潮海中心小学以一场别具意义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引发关注——学校将六条主要道路正式命名并设立路牌,将办学历史、文化根脉与校园空间深度融合,打造出一部“行走的校史教科书”。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师生在步履间触摸岁月痕迹,更成为传承教育初心的生动实践。

路名溯源:镌刻七十八年教育变迁

此次命名的六条道路均承载着学校厚重的历史记忆。1947年建校时,校址位于古城北古建筑北斗庵,故以北斗庵路铭刻建校原点;学校校名“北关小学”一直沿用到2005年,北关路便成为对初创岁月的致敬。而北阁路、石河头路、解家营路、新建路则分别对应四所曾与北关小学合并的村小:上世纪50至90年代,随着乡村教育布局调整,北阁小学、石河头小学、解家营小学及新建小学陆续并入北关小学,这些路名不仅记录着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更见证了一代代教育工作者薪火相传的坚守。 

最具时代气息的当属银杏大道。2017年学校迁至现址后,为纪念新校园的落成,特在主干道两侧栽种48棵银杏树。金秋时节,银杏叶铺就的“金色长廊”成为校园标志性景观,既象征着学校迁址后的新生与希望,也寄寓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哲思。 

文化浸润:让历史“活”在脚下

为了让路名背后的故事深入人心,学校为每条道路定制了专属路牌,并附上简史说明。例如后庵路牌上标注“后庵小学始建于解放前,1974年并入,1961-1962年曾为即墨师范附属小学”。这些细节将冰冷的道路转化为温情的文化符号,形成“一步一故事”的校史长廊。 

“每天经过银杏大道时,我都会想象48棵树和学校一起成长的样子。”四年级学生韩明和说。许多教师也自发将道路历史融入课堂:语文课上以路名为题撰写散文,美术课带学生描摹路牌设计,学生处更策划“寻根之旅”,鼓励学生走访老校址、采访校友,用脚步丈量教育变迁。 

传承创新:从历史走向未来

潮海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梁海滨表示:“教育不仅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更需要扎根历史的土壤。这些路名像一条时光纽带,让今天的孩子们知道,自己脚下这片土地承载过多少人的青春与理想。”据悉,学校未来计划围绕道路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并邀请历届校友录制“路名故事”音频,通过二维码嵌入路牌,构建可听、可看、可感的立体校史空间。 

从北斗庵路的古朴沧桑,到银杏大道的生机盎然,潮海中心小学用六条道路串联起近八十载教育薪火。这既是向历史的致敬,亦是对未来的期许——当师生每日穿行于这些被故事填满的道路时,文化的根脉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深植心间。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守龙 通讯员 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