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病虫情报第4期|警惕小麦条锈病流行发生

2025-04-28 11:23 绿色龙乡阅读 (1888) 扫描到手机

小麦条锈病是重大流行性病害,也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我市小麦条锈病的初始菌源主要由周边区域或外省市传入,尤其受来自南方麦区或山东省西南部已感染地区的气流影响较大。截至4月9日,条锈病在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湖北、重庆、甘肃、河南、安徽南方9省份241个县发生125.5万亩,发生面积比近3年同期均值减少46.9%、发生县数减少55个。我省南邻河南发病区域在南阳市境内,病情较轻,以零星病叶为主。

诸城市小麦条锈病的流行是降雨、温度、湿度等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近期气象条件(如阶段性降水与适宜温度)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因此,我市今年小麦条锈病仍存在较高的扩散风险,需结合田间管理加强监测。从历史数据看,4月下旬是小麦条锈病进入我市的关键时段。各镇街和广大农户要高度重视小麦条锈病田间普查工作,务必抓好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防控工作,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一、及时开展病情普查。组织力量对小麦条锈病常发区、易发区、重发区进行重点排查,准确掌握病情发生发展态势,及时上报有关病情信息,紧急情况随时上报。

二、大力推行统防统治。采取“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控策略,控制发病中心,最大限度减少大面积防控压力。充分发挥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及时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将条锈病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三、化学防治。‌‌药剂选择‌:三唑类杀菌剂,如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氟环唑等,可抑制病菌生长;甲氧丙烯酸酯类,如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可结合杀虫剂(如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实现“一喷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