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团:“刀刃向内”,下好改革这盘棋

2021-07-22 17:26 搜狐汽车阅读 (19987) 扫描到手机

  “不要惧怕变化,将改革进行到底。”

  在当前技术迭代发展,行业加速变革的背景下,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变得越发严苛,“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正在不断放大。

  而北汽集团则以“由大变强”为目标,加快实施战略转型,向着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

  主动改革

  从2021年开始,北汽集团在“低调”中大干一场。

  对于六大国有汽车集团之一的北汽集团来说,2020年成为了一个调整年。数据显示,2020年北汽集团整车销量超190万辆;营业收入超4900亿元;在京工业总产值超3600亿元,同比增长7%。

  在疫情、经济下行的双重制约下,北汽集团实现营收增长,实属不易。

  而这一年,恰逢北汽集团原董事长徐和谊退休,权力的交接、高层人事变革、自主业务动力不足、新能源进入调整期等,也给集团带来了诸多未知因素。

  从去年7月底接任北汽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至今已有快一年的时间了,但姜德义却一直保持低调,极少参加各种论坛、发言表态和接受媒体采访。

  不过,低调的背后,一场改革却在北汽内部快速发酵。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集团领导班子做起,从‘关键少数’抓起……”2020年12月31日,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在北汽集团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任职以来的首份新年贺词。

  他在新年贺词中说,过去一年的改革,北汽集团做到“刀刃向内”,“围绕自主发展、机构调整、绩效改革、干部选用等重大事项切实形成改革举措,敢动利益、敢于破局”。

  而在现实中,“聚焦主业、瘦身强体,”是其开出的第一个“方子”。北汽的变革拉开了帷幕。

  去年10月,北汽集团对组织架构和人事安排进行了调整,其中,北汽营销公司在集团内部升为二级公司,与北汽股份和北汽新能源平级。

  人事方面,北汽一次性调整了北汽集团多家子公司的重要领导,从“高度”上为顶层设计注入更鲜明的市场化元素。

  扉旅汽车查阅资料显示,最重要的人事调整发生在北汽新能源和北汽福田。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刘宇升任北汽集团总经理助理、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北汽研究院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不再兼任北汽福田董事长,巩月琼升任董事长一职,常瑞接任巩月琼任总经理。

  除了上述两项重要调整外,原北汽股份总裁陈宏良升任北汽集团总经理助理兼经营管理部部长。北汽股份副总裁黄文炳升任北汽股份党委书记、总裁。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蔡速平不再兼任海纳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原北汽越野车主管研发的副总经理王磊升任北京汽车研究总院院长,同时兼任北汽越野车研究院院长。

  一系列的“调兵遣将”背后,北汽集团的用人体系也发生着改变:“放权”,集团领导不再兼任旗下各板块董事长,留给子公司更大的运作空间;“协作”,打破集团内部自主品牌多年来“各自为政”设置的壁垒。

  “从2021年1月1号开始,我们就翻开新篇章,一套人马管自主。都是40多岁,让年轻人去干。”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北汽集团总部机构也进行了大精简,从28个缩减到19个,一些职能重叠的部门被合并或裁撤。

  “随着不断深化机制改革,北汽通过精简机构和优化流程,不断有助于显著提升市场应变和反应能力,以期增强市场参与度与竞争力。”

  可见,姜德义在面对眼前这个超级大棋盘,正在有条不紊地落子布局。

  拥抱变革

  守正出新。

  在新四化的浪潮之下,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消费需求,北汽集团还应势而变,拥抱互联网,拥抱新技术,在“高、新、特”上做足文章,形成实现新发展的有力武器。

  “高”,就是制造高端和产品高端;“新”,就是加快新能源、新技术发展步伐;“特”,就是强化硬派越野车的特色优势。在北汽看来,“中国汽车企业的突围破局,必须依靠产品向上和品牌向上,从而实现效益向上。”

  如今,这一战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在高端制造、高端产品方面,北京奔驰2020年累计销量达61.45万辆,同比增长9.8%,连续11年实现增长。

  除北京奔驰外,北汽集团高端智能纯电动品牌ARCFOX旗下首款新车—极狐αT,也在2020年正式面世。

  “科技感”“智能化”“高端前卫”,一波高频的组合拳,让极狐极具“个性”的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作为一款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车型,极狐αT有着麦格纳的加持,以及戴姆勒、华为等供应商战略伙伴的赋能,其实力不容小觑。

  而在高手林立的汽车圈,作为一个新生品牌,ARCFOX极狐能在短期内放出系列大招,也绝非偶然。从其高端的资源匹配,大量的创新投入,足见北汽的用心。

  在新能源、新技术方面,北汽集团更是动作频频。

  2019年9月,北汽集团整合旗下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车的产品与技术资源,打造了BEIJING品牌,代表着北汽“高、新、特”战略中的“新”字主力军,将以新能源、新技术为核心,推动自主乘用车业务创新发展,开启集团自主发展新篇章。

  当下,BEIJING汽车正着重打造两大技术路线和四轮产品升级。动力路线上,BEIJING汽车打造SUPER动力、HEV混动、EV电动三大平台。智能路线上,BEIJING汽车推出@me智能化平台,以“场景化座舱+车联网+自动驾驶”为核心变革方向。未来三年,全新BEIJING-X5、BEIJING-X7 PLUS、BEIJING-X3等战略新车将相继上市。自2023年起,BEIJING汽车将为用户精准打造系列全场景化产品。

  而北京越野则是北汽集团打造差异化品牌特色的集中表现,与BEIJING汽车并肩强化“大北京”品牌效应,助推北汽自主品牌的全面向上。

  众所周知,经过60多年发展,北京越野于2019年开始了一体化运营之路,开启了发展新篇章。扛起了“中国越野车第一品牌”大旗,成为北汽集团寻求差异化竞争的杀手锏是北京越野的使命。

  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2020年,在越野车整体下滑21.9%的背景下,北京越野售出新车2.04万辆,同比增长1.7%。市场份额提升5.4%,蝉联中国品牌越野车销量第一。

  不仅如此,在打造越野文化道路上,北京越野也在不断玩“新”,如全程参与嫦娥五号发射和返回的整体任务、助力2020珠峰高程测量野外勘测作业等,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

  有媒体人士评论道:“北京越野的执着值得敬佩,这么多年一直在提升。越野圈子人不多,但我希望北汽集团、北京越野能重视这个圈子,建立一个核心,一个IP圈……”

  与此同时,北汽也在积极谋求更多的合作和发展。“产品高端化、新能源和研发共享化是成为北汽集团推动深化改革的重点。”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这样一个时代的节点上,大开放深融合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唯有深化开放合作,才能促进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北汽集团深谙与强者同行才能愈发强大,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北汽集团先后与博世、采埃孚、海拉、松下、科大讯飞等建立合作关系,并与宁德时代、西门子、百度、华为、滴滴等围绕电驱动系统、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进行深度的合作,围绕整车制造维度,强化上下游产业链支撑,并且将用户的出行需求放在首位,强化综合出行服务的能力。

  除此之外,为了全面掌握核心技术,北汽集团牵头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斥资20.5亿元建立北汽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与华为联合设立“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可谓在研发创新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021年,是集团以高质量发展迎接2022年汽车行业全面开放的关键一年,集团要以自主核心竞争力提升、高质量集约式发展,平衡好‘稳’和‘进’,把握好‘控’和‘质’,经受住行业转型的挑战,确保迈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这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亦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在大变局时代,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也没有所谓的权威和定论。变,才是最大的不变。

  在中国汽车业新一轮转型升级中,北汽集团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收效如何,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急于对在努力尝试变革的企业说“不”,耐心地给点时间,用效果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