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来,世界肥胖人数已翻了一倍以上。截至2014年,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逾19亿人超重。其中超过6亿人肥胖,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39%超重,且13%为肥胖,有4100万名5岁以下儿童超重或肥胖。5岁以下超重或肥胖的儿童中,近半数生活在亚洲。不过,至少有一点值得欣慰,那就是肥胖是可以预防的。
可是,说了那么多年的肥胖,人们对肥胖的理解其实相当概念化。让我们先从数字的角度看一看定义吧。
你真的知道什么是肥胖吗?
世界卫生组织对成人做出的超重和肥胖定义如下:身体质量指数(BMI,kg/ m2)等于或大于25时为超重;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30时为肥胖。[1]
肥胖对人们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有许多潜在的危害,例如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中风、癌症等,除了这些生理病症,肥胖人群可能还会患上抑郁、自卑、失落等心理疾病。[2]因此,近年来,科学家们针对肥胖及其相关的饮食行为做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过度饮食可能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
慢点吃,或许可以预防肥胖
一篇发表在Pediatric Obesity上 来自加利福利亚大学的研究表示:在美国大约有17%的青少年是肥胖的。研究人员发现,导致青少年肥胖的罪魁祸首之一,很有可能是用餐速度过快。我们每天总是匆忙不已,以至于还未来得及享受饭菜,就已经狼吞虎咽地结束了。这样做的一个明显坏处就是过度饱食——大脑需要10~12分钟才能意识到胃里的食物状态。所以,如果你吃得太快,你的身体会在停止吃饭前就摄入过多热量。对此,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放慢吃饭速度,在你不再饥饿的时候放下你的碗筷。
研究 人员把参与研究的青少年分为两组,其中36人为一组,按照平日节奏吃饭,作为对照组,另外42人一组,作为实验组。研究 人员为实验组的每位成员准备了一个可以计时30秒的沙漏。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这42人每吃一口后便将沙漏翻转,在沙漏计时结束前(即30秒之内)绝不吃下一口。与此同时,实验组的青少年会被告知肥胖的危害以及健康饮食的方法,包括尽量在家中用餐、饭前可以喝些不加糖的水。此外,他们还被建议不在两餐之间吃零食或者加餐。
一年后,研究人员重新称量了这批青少年的体重,并询问他们是否经常在吃饭的时候使用沙漏。实验组的42人中,有14人表示他们定时使用沙漏至少超过半年,18人表示即使有用,可能频率也不是很高。(余下10人或毕业,或在试验结束前就已搬走,所以他们的行为并没有被收集到。)总体来说,一年后,实验组里接受指导并认真履行的青少年们减掉了3千克(6.6磅)的体重,相当于他们自身体重的4.5%。而那些没有定时使用沙漏的青少年的体重增长了7千克(约15磅),约13%。对照组青少年的体重增长几乎一样多,约人均5.9千克,是之前体重的11%。
当然,这个实验有一定缺陷,研究的参与者Geert Schmid-Schoenbein回忆说,由于实验组中的部分少年的父母患有肥胖症,所以他们具有更强的减肥意愿,所以,除了控制吃饭速度以外,他们很有可能同时尝试了其他方法。不过,这项研究至少为我们对合理饮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3]
工作太晚?你要长胖了!
研究 人员除了关注饮食习惯以外,对过度饱食和精神压力之间的关系也充满了兴趣。在一项针对日本人的健康研究中,研究 人员试图寻找过度饱食和晚餐时间以及精神压力之间的联系。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 人员针对在租赁公司工作的255位男性职员做了一项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了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晚餐食量、各项压力应答情况、晚餐与午餐的时间间隔以及生活方式等内容。研究 人员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用克隆巴赫系数对数据可信度进行检验,再通过对以往的研究结果分析,假设建立了以下模型: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 人员得出结论,晚餐中的过度饱食与心理压力相关,而且压力可能是导致过度饱食的首要因素。简单来说,超长时间的工作会让你的饥饿感和压力加剧。由于大部分日本人会在12:00-13:00间结束午餐,晚餐时间一般要到晚上7点,这中间的6至7个小时已经足够长,如果再延迟晚餐时间,可能会让身体产生更强的饥饿感。而且很多时候,晚餐时间是不可控的,它可能被你的工作安排所延迟,而饿着肚子工作则可能加剧你的精神压力。[4]
不过很遗憾,这项实验只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猜想、用数据验证该问题,并没有生物学的实验进行证实。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的科学家们则通过小鼠模型的建立,证实精神压力和过度饱食确实存在关联。他们建立了一种可以让小鼠处于慢性社会压力状态下的办法,让实验组的小鼠处于从属压力(实验中创造的一种压力状态)之下,对照组的小鼠处于正常状态,(这些小鼠的初始状态基本一致)通过实验发现,处在慢性从属压力的小鼠会明显出现食欲过量,体重增加的特征。[5]这恰好地证明了压力与过度饱食之间的关系。
看来,妈妈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按时吃饭!”“吃饭不要赶,不要狼吞虎咽!”你照做了吗?
[编辑: 梁湘]
相关专题:
青岛网络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