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正涛调整织机上的喂纱器。
抬头查看纱线有无断裂,低头观察布匹是否有瑕疵,在不断精调中,将细如发丝的纱线纺织成布匹,进而加工成我们穿在身上的衣服,这都离不开纬编工人的努力。挂纱、接线头、换针……在针织行业,对每一位纬编工人而言,这都是他们的必备技能,不一定“心灵”,但求“手巧”。
姜正涛,男,34岁,青岛即发集团颐和公司纬编工人。从20岁接触这个行业以来,在纬编工的岗位上,姜正涛已经度过了14个年头。这些年来,他每天与纱线打交道,凭借勤钻乐学的精神,姜正涛总结了一套织布绝技,通过观察布面瑕疵,他可以从数千枚织针中判定坏损针的位置,由他织出的布匹废品率仅为其他人的十分之一。
七尺男儿心细如丝 细如发丝的纱线呈360度从四周输入织机内,每台织机有90根纱线,一旦其中一根纱线断裂,整台织机就会自动停止运转,作为织机负责人,纬编工人姜正涛的任务之一就是:迅速查找出哪一根纱线出现问题,以最快速度将线头重新接在一起,线头接得越快、越小,布匹的生产就越快、越好。
拇指与食指捏住线头,中指与无名指协同操作,仅仅数秒钟,一根断开的纱线就已经接续完毕。初见姜正涛,他正在织机前接续线头,一双厚实的大手,虽然看起来并不灵巧,但其接线头的速度却令人眼花缭乱,直至观察数次之后,记者才彻底看清他是如何将断开的一根纱线接续完好的。“我一共负责4台织机,360根纱线同时运作,遇到纱线断开的情况,我必须迅速找出问题,并将其解决。”姜正涛这样说。
“心细是纬编工不可或缺的素质。”姜正涛告诉记者,织机在不断运转中将纱线织成布匹,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真正要加工出一段完美的布匹却并非那么容易。据他透露,布匹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长残”“飞花”“破洞”等20余种瑕疵,存在瑕疵的地方会统一划归为废品,从而造成浪费。因此,他在查看纱线是否断裂之余,还要时刻仔细观察布匹表面是否存在瑕疵。
姜正涛说,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尝试,他已经练就了一身织布诀窍:根据瑕疵的品类,迅速判断出织机哪些部位出现问题并即时矫正。“根据型号不同,一台织机通常有1200-4000枚织针,由织针问题造成的瑕疵,我可以通过观察布面瑕疵的位置,从数千枚针中判断坏损针的位置。”姜正涛这样说。据悉,如今姜正涛一年可生产100吨布匹,凭借自己心细、手巧的优势,由他生产的这些布匹,废品只有10公斤左右。在颐和公司,他的废品率仅为其他人的十分之一。
总结经验代代相传 要多织布、织好布,细心和手巧是必备素质,除此之外,纬编工们也需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注意总结生产中所出现的一切问题与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公司的规模飞速扩大,新职工也在不断增加中,作为一个从业十多年的老员工,培训新人是我应尽的义务。”姜正涛说,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不但自己的能力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他所总结的经验对公司里兄弟姐妹的成长帮助也非常大。
“在接班时,小姜都是提前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开机前的准备工作,按照上车工艺卡检查机器运转情况和棉纱使用的厂家及批号情况。”即发集团颐和公司生产厂长于波说,与其他工人不同,为了确保工作效率,提前进入工作岗位已经成为姜正涛多年来的习惯。此外,于波还透露,在生产过程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姜正涛总结了多条经验,并将其传授给单位的新人。
以高弹类品种为例,姜正涛告诉记者,高弹类品种要保持三排小轮子的顺畅,花毛对设备流畅度影响很大,因此必须时刻准备勤清花毛。“对着灯光看反丝,背着灯光看跑丝,用小手灯照着检查氨纶丝是否吃在棉纱上或棉纱吃在氨纶丝上,可以避免反丝的出现。下布后伸出1-2米坯布仔细检查布面有无反丝和其他疵点。”对于布匹生产过程中反丝和跑丝的问题,姜正涛这样说。
忠于职守、爱岗乐业,这是于波对姜正涛十多年来工作的评价。记者了解到,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姜正涛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操作本领,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并且在多次技术比武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2009年,在即墨市第三届职工技能大赛中,姜正涛取得了纬编工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即墨市“创新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1年,在山东省针织行业纬编工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中,姜正涛获得总成绩第五名、单项成绩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授予山东纺织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4年11月参加2014年全国纺织行业“佰源杯”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一举摘得桂冠,被授予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2月被授予全国 “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5年4月被授予 “山东省纺织工业首席技师”荣誉称号。
[编辑: 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