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就业信心指数2014四季度分析报告(图)

2015-02-05 15:04   来源: 商讯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2014年四季度,智联招聘全站在线职位数同比2013年四季度增长37%,环比增幅高于三季度的23%。这表明经济下行未对整体就业产生明显下拉作用,从而为经济结构调整预留了充足的空间,也表明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的紧迫性不足。

  



  年底收官,四季度就业指标较前三季度都有稳步增长。智联招聘基于全网的大数据,对各行业岗位需求进行全盘的分析,力图透过对行业需求的观察来印证中国劳动力市场与中国经济市场互相印证和影响的关系。作为正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招聘行业,作为行业内首屈一指的智联招聘的庞大数据库将是最具参考价值劳动力市场大数据。

  人才经济劳动力市场迎就业“新常态”

  金融业人才需求“井喷”。
2014年,金融行业政策松绑,资本市场出现新一轮牛市行情,加上民营银行入市开门的政策利好、针对P2P领域监管力度和法规的完善,使得金融业整体在四季度用人需求方面出现“井喷”——达到48%的增幅。

  



  从金融业细分领域和企业规模来看,20人以下的金融信托行业增幅竟达到1555%。这主要缘于2014年是中国信托业步入更新换代的年份,尤其第四季度,随着一批信托元老卸任,在行业的高速扩容以及券商、基金子公司等资管行业火速上线的倒逼下,人才流动加速、年轻人火速上位已成信托业“新常态”。

  信托业的火爆背后,其实是金融业的强势上升,这有赖于互联网金融逐渐从边缘步入“主流”。尤其是中部地区的二三线城市,金融业强势上升,高出其他城市和地区30%以上,其中中部地区增幅达到95%。

  



  地产行业颓势未见根本转变。2014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整年,市场可谓上演了一场抑扬顿挫的大戏,二季度以来各地方政府虽陆续出台救市政策:公积金贷款政策调整、发布购房落户政策、甚至一些地区的限购政策全面退出,但依然无法改变开年以来市场成交的持续走冷态势。

  



  市场行情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企业的就业人才需求,前三季度中,唯有第一季度企业的人才需求跑赢大盘,三季度是人才供需旺季,但房地产业人才需求只有8%,远远低于23%的全国平均增幅。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第四季度整体人才需求攀升到最高点,而房地产业只有6%的增长。尽管二三线城市是亮点,12%的增幅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行业士气,但新一线城市-12%的增长令全行业都难以兴奋。

  事实上,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从2003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到2013年达到行业的高位顶点,地产行业的发展一直都不平稳。1-10月份全国总开发投资77,220亿元,新开发增速大幅放缓;投资及购地同比提高,增速回落。销售端呈下降趋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8%。这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5%,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9.9%,唯独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8.2%。而东部地区面积销售额双下降,这与东部本身的体量直接相关。

  区域经济升温,承接“溢出”效应。环比三季度数据,四季度不同地区企业招聘需求均有攀升,但相较三季度中部、西部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态势,四季度西部和东部持平,均稍逊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经济优势在2014年表现的炙手可热,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加速运动,以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为依托,承接“溢出效应”。2014年还是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第十年,过去十年的优势积累开始逐渐释放,中部六省均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武汉城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小而美”的区域经济圈成为吸引人才的主力。 

  



  新一线城市成为人才市场“生力军”,三四线潜力巨大。虽然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招聘需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较前三季度,增幅明显提升。二线城市中因为包括了杭州、天津、成都、重庆、苏州5个新一线城市,因此全年增长迅猛,虽然第四季度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但未来放量不可低估。

  



  三四线城市成为人才市场主力军,2014年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起步年,随着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配套政策逐步落地,三四线城市潜力巨大。

  民企一路高歌,外资与国企疲软。2014年新《公司法》推行后,新注册的服务业企业数量在下半年出现大幅增长,这是民营企业保持旺盛需求的关键因素。智联招聘就业信心指数企业性质数据显示,民企招聘需求一路高歌猛进,一季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二季度高出7个百分点、三季度高出8个百分点,虽然四季度回落至一季度水平,但40%的数字遥遥领先于合资、国企和外资企业。

  



  相比民企的“霸气”,国企与外资企业略显疲软。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未来几年将成为国企改革的标志性年份。央企层面,2014年国资委组织六家央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试点,各试点央企在筹划设计自身改革方案,包括能源、电信、金融等领域的央企改革也在自下而上的推进。这些改革措施也造成了企业在用人方面的谨慎态度。

  中小企业一枝独秀, 超大型企业反弹逆袭。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旺盛需求贯穿全年,新《公司法》2014年开始在全国推行,新注册的服务业企业数量在下半年出现大幅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四季度IT/互联网、零售批发、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在人才方面的旺盛需求。 其中2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的表现尤甚,达到72%。正是他们组成了中国就业市场的“微细胞群”,极大地激活了劳动力就业市场。这表明中央着力推进的简政放权和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的政策开始发挥效用。

  四季度另一大亮点是规模在1000-1万人之间的企业需求爆增,达到33%的高值。此外,万人以上规模的超大型企业在前三季度的两个季度都处于负增长水平,第四季度成功实现逆袭,实现3%的增长。万人以上企业多数都是生产、制造类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蓝领工人占主要员工构成比例。岁末通常是这一人群流动频繁的季节,加之春节在即,为确保来年生产稳定,通常会在年末做人员储备。

  



   

  趋势展望

  产业布局调整升级,金融业助推就业增长。
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后,动力正在从传统经济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目前中国的服务业比重刚刚超过工业,而随着大部分低附加值工业数量减少,未来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又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高附加值服务业增长速度最快,尤其是在中部二三线城市,市场潜力相当大。

  从金融业全行业来看,基金、信托、银行业均有着旺盛的人才需求,中小规模企业增长尤其强势。

  事实上,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已经表现出了强劲势头,第三方支付、P2P、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且是一个“跨学科”行业,融合了金融、通讯、信息和IT等行业,但目前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具备这类跨行业复合性人才较少,因此随着政策的逐步开放,企业加剧了对人才的争夺,由此全行业出现“井喷”。

  综上,基于产业结构调整、金融行业整体人才紧缺、人才特性等特点,预计2015年仍将保持较为明显的增幅。

  一线城市房地产业稳定,二三线拖累整体行业格局。在房地产行业整体低迷的态势下,就业也出现整体下调,房地产行业虽然在第四季度迎来回暖转机,但仍处于行业内部不断调整中,行业生态已发生改变,房地产超级大繁荣时代已经完结。随着人口红利的褪去,刚需主力和改善性需求主力的劳动力人口趋于下降,房地产的需求高峰已经过去。在整个市场已经处在供求相对平衡的状态,甚至部分城市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新常态。

  一线城市土地存量越来越少,拿地成本高企,开发商们自然将目光转向二三线城市。除此之外,不少知名房企已经“出海”,或购地开发或出资合营,在海外住宅市场一路掠地,不少“土豪”直接收购地标建筑。所以这样看来,未来房地产行业的新格局是:上升探索金融,下延拥抱互联网,左扩多元化发展,右张向二三线城市下沉扩张海外……

  无论房企们的方向在哪都离不开人才,因此在未来,跨界人才将引领导地产行业新变革。这种转变也迎合了中央政策的变化——2014年两会期间,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由此可以判断,中西部地区的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仍将维持繁荣,房价也不会有明显下跌。

  服务业渐成就业主力板块 全要素生产率有隐忧。在宏观经济增速持续下行时,第三产业就业的攀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表明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劳动力市场也出现新常态。就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是全球发达经济体走过的道路,随着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和老龄化社会全面到来引发的服务业需求增长加速,相关趋势将更加明显。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构成中,来自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就业比重依然偏高,从而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也部分解释了就业与增长的背离。接下来相关各方需要增加对教育和人力资源的投资,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就业水平,进而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对冲因就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带来的经济增速下滑。

   

  就业信心指数

  一、含义


  就业信心指数报告由中国领先的职业发展平台智联招聘发布,反映就业市场的整体走势。该指标采用智联招聘(zhaopin.com)全站数据分析而得,通过不同行业、城市职位需求的指标动态变化,来反映劳动力市场所处的周期状态。此数据为探索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周期的变化,提供新的洞察,为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微观决策提供坚实的依据。

  二、背景

  劳动力市场繁荣与否是经济景气状况的重要表征之一,在以往,经济景气时,劳动力市场则繁荣,就业需求增加;反之,经济萧条时,劳动力市场招聘需求则随之萎缩。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劳动力市场和经济景气状况之间的关系呈现为更为复杂的局面,不复以往简单对应关系。此种劳动力市场变化与经济景气间某种程度上的脱钩,也已成为全球现象,比如美国就曾出现阶段性无就业复苏。

  这对宏观经济决策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宏观经济决策部门需要更为精准的政策定位,前提是精准把握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信息。

  随着网络成为当前企业发布就业需求的最主要渠道,中国的招聘网站上发布的职位数量的波动与中国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智联招聘作为中国最大的职业发展平台,利用网络招聘大数据,通过分析智联招聘全网在线职位数量相比去年同期的变化,率先发布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信心指数,为中国经济走势把脉,为宏观和微观决策提供信息。

  三、分析方法

  招聘行业具有明显淡旺季之分,因此该报告分析方法采用同比说明需求变化。将智联招聘全站在线职位发布数与前一年同比得出大盘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出不同行业与地区招聘需求的相对指数同比变化。就业信心指数=(当期智联招聘全网在线职位数/去年同期智联招聘全网在线职位数)%。

  四、指标意义

  1 把握经济运行 提供决策依据


  经济运行与劳动力需求间复杂的关系,使得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数据成为把握经济运行状况并进行相关决策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来自大数据基础上的同步指标,智联就业信心指数能够较为清晰地展现劳动力市场变化和经济运行状况,为政府的宏观调控、企业的微观决策和劳动力的个人选择起到指导性作用,能够减少经济运行的波动和劳动力流动的无序。

  2 分析行业、城市的发展

  在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期,总体宏观经济形势的起伏对于不同的就业板块呈现不同的影响,由此引发的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需要精准把握。可通过不同行业、城市的就业信心指数分析,监测、预判不同产业、区域的发展变化。

  3 对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指导

  劳动力市场的行业和区域变迁,将为地方政府展现一幅清晰的产业迁移路线图,这将为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针对性参考。

  4 对企业的应用

  行业就业信心指数帮助企业了解行业趋势情况,有利于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及招聘计划的开展。

  5 对金融机构及投资者的应用

  就业信心指数是投资方向的重要参考,为及时发现经济转折的迹象做出相应投资决策。

  

相关阅读

智联招聘 就业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