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瀚卿源艺术品牌的战略意义

2022-11-10 09:19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44812) 扫描到手机

打造“瀚卿源”艺术品牌是我们建设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核心任务。前期,我们创新探索出以集团化、平台化、画廊连锁化代理艺术家的中国式代理制,突破和实践了当代艺术品标准化的可行性,为实现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奠定了核心基础。为进一步把“瀚卿源”艺术品牌做的更诚信、更高端,我们不仅要借鉴融合商业品牌的理念,而且还要针对艺术品的特殊性,即文化性、哲学性、思想性等更高标准,进行全方位把握和精心设计,以达到建立艺术品牌的新标准。

在商业活动中,品牌是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货物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并打算用来区别一个(或一群)卖主或其竞争者。事实上,现在的品牌含义已大大被拓展,它已与企业的整体形象联系起来,是企业的“脸面”,即企业形象。一个好的品牌商品往往使人对生产该产品的企业产生好感,最终将使消费者对该企业的其他产品产生认同,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因此,品牌战略实际成为提高企业整体形象的一种战略,是企业用来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

在中国当代艺术品领域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这个思考我由来已久。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国艺术史与西方艺术史;中国艺术收藏与西方艺术市场的发展进行反复对比、综合分析之后,我认为,中国艺术品从古人以赏玩、收藏为目的小范围交换到后来的礼品、投资品等,商品属性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再到改革开放后艺术品市场初步建立,因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营模式,更没有打造自己的艺术品牌,因此,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短短二、三十年内,中间起起伏伏,并很快走到瓶颈,僵持不前。

中国有5000年历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绘画也是一样,其中真正有记载的书画作品也有2000多年,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也是值得骄傲的。但有一个现象我们却不得不进行思考,西方艺术虽然不比中国时间短,真正引人关注是从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他们在这短短几百年时间里涌现出了闻名世界的诸多“流派”,如人文主义、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现实主义、表现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各种流派。通过这些流派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流派的产生,都是伴随着启蒙运动、大革命和新思潮而来的。

虽然中国的艺术史悠久,但是艺术发展规律却完全不同,长达2000年的封建社会、农耕文明,使这个文化一直轮回延续,传承发展艺术也是遵循着这个规律。这期间也出现了如“竹林七贤”、“明四家”、“扬州八怪”等书画群体,也都是自然形成,勉强可算是流派,也仅仅是风格上的变化,没有真正形成从艺术思想上的更新。所以,中国艺术发展到近代,也就是1919年新文化运动,才出现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受到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从而开启了新思潮。中国文化和艺术从此产生了求变和新思想。

打造中国艺术品牌,必须站在中国的历史高度、文化高度和世界文化高度上,用宏大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视角,来梳理、凝练、汲取和创造。

“瀚卿源”艺术品牌重点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梳理一百多年来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二是根据这段历程寻找出艺术发展的内外规律;三是循着这些主要轨迹,结合当代新思潮,理清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所以,“瀚卿源”艺术品牌作为首个“中国当代艺术品牌”,我们肩负着重要使命。

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画历史悠久,历代画家更是创作出了不少名垂千古的传世之作,为璀璨的华夏文明增光添彩,曾经创造了无数次辉煌,形成了厚重的中国古代艺术史,其代表人物有顾恺之、吴道子、米芾、赵孟頫、朱耷、徐渭、董其昌等。而新文化运动是古代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分水岭。古代艺术品已经定性,只需要我们研究、借鉴、传承和发展,我们的重点是把从新文化运动至今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美术史作为研究课题,并从两个阶段进行梳理:第一个阶段是从新文化运动至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部分知识分子把西方文化引入到中国,绘画领域也不例外,最典型的是徐悲鸿留学欧洲,把西方写实主义引入国内,从改良人物画入手,启动了美术史上的一场“西为中用”的革新之路。直到建国后,徐蒋体系(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主)仍是创作主流。这个体系重在用西方科学改进中国画长期形成的固有模式,通过写实主义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很多人物画家就是在这种观念和技法影响下,创作出大量的写实历史大事件经典作品。同时,浙江美术学院的潘天寿、南京的傅抱石等也在国画创新上成绩斐然,带出了一批优秀画家,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这一时期的经典最突出的是:“红色经典”和“祖国新貌经典”等,我们把这些带有时代特色的作品称之为“中国经典艺术”,早期代表艺术家有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黄胄等。

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门再次打开,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流更为直接,中西方艺术交融更为彻底,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艺术家影响力度更大、更深远。这时,一大批艺术家的创作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在艺术创作上求新求变,艺术创作也更为活跃。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周韶华、刘国松、石齐、郭怡孮、贾又福、杜大恺、冯远、何家英、田黎明、卢禹舜、周京新、徐乐乐、袁武、刘万鸣、范扬、刘庆和、张望、方楚雄、苏百均、林容生、南海岩、武艺、李津、桑火尧、林海钟、丘挺等艺术家。这个脉系在当前中国美术创作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创作队伍十分庞大,他们既担负着社会责任,又担负着艺术创新的使命,仍旧会持续在中国美术创作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管是“近现代经典艺术”还是“当代经典艺术”,在“经典艺术”这一体系占据主流之外,还活跃着另外一批艺术成就斐然,引人注目的艺术家,他们同样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洗礼,但却探索出了一条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新路,如早期的林风眠、吴冠中等艺术家,特别是“85美术思潮”之后,这个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到今天,这批艺术家在当前的美术创作领域越来越凸显,代表人物有刘明波、党震、徐光聚、曾健勇、李金国、王犁、秦修平、杜小同、范琛、涂少辉赵方方、孟哲、毕晓慧等,他们的艺术作品更成为一种时代新风,夺人眼目,我们把这一学术风格称之为“中国当代水墨语境”这些艺术家作品是中西方文化和中西方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向着当代性、世界性、人类共同性审美去追求的艺术新高地。

当然,我们书画平台打造艺术品牌时,仅靠平台之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众多艺术家、画廊经纪人、艺术批评家以及社会各界来共同努力,尤其重点要在学术和创作求变上。我们推助“中国当代经典艺术”和“中国当代水墨语境”这两股主力的发展,还将与各大艺术院校、各大画院等进行融合,把学术研究、创作实践和市场检验作为一个大课题来研究。我们与有关大学美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合作,建立了实践基地,有众多美术学博士配合全国著名美术评论家如杭春晓、魏祥奇、杨大伟、孙欣以及文化学者齐鲁滨等研究探索“中国当代水墨语境”理论体系,通过跟踪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进一步完善理论,提高学术,推动“中国当代经典艺术”和“中国当代水墨语境”走的更科学、更健康、更有高度。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平台的理论探讨绝不是对艺术家一味追捧,而是站到一个创新高度,既要考虑到绘画的当代性,又要考虑到艺术的世界性,并对每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科学研究,精准定性。我们将与艺术家、批评家、画廊经纪人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共同努力来为“中国当代水墨语境”这支创作队伍做好学术研究、艺术实践、市场价值的保障、扶助和提供各种有利条件。

艺术体系的多样化,代表了一个国家文化的进步,也代表了文化的先进性。它的核心是新时代、新思想、产生了新的艺术语境。所以说,追求高度、广度、深度,建立一个全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当代艺术的灵魂和目标。所以我们要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有高品格、高品位,更要统筹大局,高层次提高更多人群的认知。近一百多年来,中国艺术一直在争论和比较中进行,主要有两种,即:传统派与中西融合派的争论,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到今天,虽然这两种观点仍然存在,但在世界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持不同观点的声音也在渐渐式微。我们认为,站在大格局、大视野、大文化、大艺术的角度,中西方艺术各有特性、各有专长、各有精妙之处。看似两个体系各自独立,倘若认真研究,其实,自古至今,东西方文化一直在互相影响,东西方艺术一直在互相启迪、借鉴和学习,如毕加索从非洲雕刻、中国的剪纸艺术上成就了他的立体主义,中国的年画艺术则影响了梵高等一批西方艺术家。

文化、艺术随着科技、哲学、思维的活跃度在强与弱中不断转换,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演义,无论是古代以东方文化为主导,还是近代以西方强势文化为引领,艺术是人类时代潮流中追求精神情感的宣泄与表达方式,过程中都带着时代烙印和民族符号,无论东方水墨,还是西方色彩,无论点线面,还是立体构成,都在追求时代审美。中西文化的融合,使当代审美越来越有相同感受和大致认知,水墨与色彩没有界线,意象与具象并不对立,内在与外在本来是统一的。“中国当代经典艺术”和“中国当代水墨语境”将融合东西方哲学思想于一体,在表现形式上也将中西方元素于一体。在世界大同的格局下,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在世界领域内的超速发展,我们的当代艺术也在这种文化、思想、格局影响下,到了这个历史转折的关键期,特别是在当下我国振兴民族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关头,我们传承着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融合性”和“创新性”,这个代表着人类终极追求的中华文明,蕴藏着大智慧和大境界。这种“包容性”,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不同的理念和追求,但大道是一致的,所以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相互共生共荣。这种“融合性”,使它不断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最终相互融合,如佛教来自于古印度,引入华夏之后,受到欢迎、受到敬仰,渐渐转化成中华文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创新性”,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今,创新一直是我们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生命线,这种能力、这种高度、这种高级,代表了文化的先进性,是人类向往的终极追求。

我愿意多点笔墨来谈一下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因为这关乎到人们对中国当代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

中国文化是已经被历史验证且当下正在验证的先进文化。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传承最好最完整的便是中华文明,其次是古印度文明,但在这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却承载了“一个半”文明,额外的“半个文明”来自印度。印度早期以婆罗门教为核心,以六派哲学为羽翼,并兼容了一些非正派宗教,形成了印度特有的文化,但后来在一次次被侵略中,随着一些新教派的进入,印度传统教派日渐式微,逐渐已经成为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信仰的国家,古印度文明便在一次次外族侵略中逐渐断裂,而佛教作为古印度教派的一个分支,却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部分,所以说中华文明占据了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一个半”份额,也说明了中华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显示出了它的先进性。

从老子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等哲学观点,我们知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在内的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律”,也就是“天道”,这个“道”只能遵循,不可抗拒,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不要有意改变,“无为”就是最大的“为”,这与佛家的“因果循环”一个道理,有什么“因”,就结什么“果”,不违背自然,不人为冒险,这是最大的平安。儒家的“中庸”也告诉我们,只要把任何事情做到最合理,任何问题处理的最恰当,这就是中庸之道。这些传统哲学思想,在长达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文化中蕴藏着的朴实内涵,即真、善、美。

文化的“基因”是强大的。曾有西方哲学家批评马克思哲学不是纯西方哲学,许多观点来自东方,也就是中国的文化血脉,正是这点让我联想到,“国际共产”失败的外因是“和平演变”,内因正是“文化血脉”,因为马克思的文化血脉来自于东方,所以东方(中国、朝鲜、越南等)的国际共产一直顶住了压力而坚韧发展,而东欧、苏联等国际共产却遭到了毁灭性破坏。“国际共产”在西方文化领域,虽然在当时政治家强大的推动下取得革命成功,但“文化基因”却没有改变,在社会形态浩瀚的发展过程中失败也是必然。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如元朝、清朝等异域文化虽然一时侵占了中原文化,但不过百年,总又被这种强大的文化血脉给汉化回来。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是人类向往的文明,无论是古代人追求的“桃花源”,还是当代人向往的绿水青山、诗情画意,都像当代艺术语境那样让人憧憬和陶醉。特别是习主席又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世界人民共同打造一个更和平、更和谐、更环保、更美丽的人类家园。可见,我们的新文化是纵承古今、横融中西的当代新文明,所追求的是人类最需要、最受欢迎的美好愿景。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时期打造我们自己的艺术品牌正逢其时。我们打造“瀚卿源”艺术品牌就是依托“中国当代经典艺术”和“中国当代水墨语境”这个新潮流,建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艺术品牌,建立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健康的艺术生态,将中国当代艺术家推向世界,让中国当代艺术引领世界,让世界人民能够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当代艺术的伟大魅力。我们争取借中国文化复兴之势,借中国文艺复兴之机,借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期,借世界文明共存、共融、共生、共享的新纪元,抓住历史机遇,将中国当代艺术推送到新的历史巅峰。特别是在西方艺术遇到瓶颈和方向迷惘之时,我们却走上文艺复兴之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必由之路。

我们正走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之路上,而“中国当代经典艺术”和“中国当代水墨语境”将作为中国美术界的两股力量,成为中国文艺复兴道路上盛开的两朵璀璨之花。

文 崔连玉

崔连玉

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负责人

中国画廊报社社长

瀚卿源(山东)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山东艺海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潍坊市画廊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