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首创的酱酒企业内控准则,如何让好酒好得明明白白

2022-10-27 15:47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13841) 扫描到手机

“今年存储18万吨,明年销量不超过1.8万吨!”10月的郎酒重阳下沙大典上,郎酒董事长汪俊林为郎酒下一年的酱酒销售总量划下的红线。

每年重阳下沙时节,郎酒将公布当年产量、储量以及来年销量规划,并严格遵循“在郎酒存酒到达30万吨前,每年酱香郎酒销量都控制在上年储存总量的十分之一”的原则,这是今年3月28日,郎酒作为行业首家发布《郎酒酱香产品内控准则》时,在透明的“家法”中明明白白写下地规矩。

发布自己的内控标准对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相对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的内控标准只能更高,而将更高的内控标准公之于众,也意味着企业全面接受外界的监督,时刻都在接受检验。

当然,发布内控家法的,郎酒不是独一份。在此之前,乳制品行业、传统茶叶行业、甚至制造类行业,每个领域都有也需要先行者。而细分到酱酒领域也是如此,酱酒热度已经多年居高,消费市场从“不知酱”到“”独爱酱”趋势不减,风潮之下酱酒行业也历经了资本蜂涌、新晋企业数量急速增加的过程。

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酿酒企业产酒量整体下降。预示着白酒行业产能仍然过剩,挤压式增长的竞争格局将长期存在。也就是说,高端白酒将继续引领行业结构性增长,市场也将进一步向优势品牌、优势企业、优势产区集中。

这或许也是郎酒选择公开发布内控准则的加速因素,一方面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名酒品牌,通过对自我的刚性约束,延续对极致品质的追求和表达,而另一方面,不论是产销量的开诚布公,还是生产流程的透明开放,都让消费者对神秘的酱酒有更多了解。

回溯到消费端,“由量到质”的白酒消费转变仍在进行当中。

“喝少、喝好、喝文化”逐渐成为白酒消费主流,对“品质升级”的呼唤愈演愈烈,对白酒文化底蕴的重视也在不断显现。但是专业壁垒的存在,却使消费者在真正选择的时候犯了难?都说酱酒好,但如何算好,好在哪里?行业和用户之间,急需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原料、产地、酿造、年份等方面的标准共识。

《郎酒酱香产品内控准则》,全方位且直接回应:

这一国内酱酒行业首份企业内控标准,包含“产区位置、车间标准、原料标准、酿制技艺、产品标准、产销原则”六大章节、115项企业标准,从酿制、储存、筛选、勾调、上市的每一个环节,对每一滴郎酒的生产全过程进行严苛细致的规范。

以产区为例,郎酒包括二郎滩、黄金坝、两河口、吴家沟、盘龙湾在内的五大核心生态酿酒区,均位于赤水河黄金河谷内,坐享最优自然条件。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产区目前已全面投产,郎酒如今已具备6万吨产能,进一步以规模保证着郎酒品质的不断跃升。

以年份为例。“酒是陈的香”是天下皆知的酱酒品质铁律,然而,苦于缺乏相关知识,在选购老酒时却常常犯难。为此《内控准则》还对酱香郎酒各产品系列的基酒和调味酒年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比如,青云郎、红运郎主体基酒贮存时长分别被锚定为17年和12年以上,对青花郎主体基酒的界定则为7年。

从原料的产区,到生产细节工艺,到产销标准,郎酒的内控准则不仅是自己企业的基本法,更是消费者了解、熟知酱酒行业的百科书。从一定意义上,补充了市场对酱酒品类的部分认知空白,让企业、经销商还有用户能够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无障碍的交流。而从更多行业发展观察,更高的信息效率,势必吸引其他行业主体加入这一行列,共建更透明、更有序、更高效的行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