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三医援藏回忆录——讲述藏族失聪儿童开启新“声”世界的故事
2021年11月17日,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两位援藏成员刘宗涛和王秋已安全抵达青岛,他们顺利完成为期半年的援藏任务,这是属于他们的援藏故事,是属于藏族失聪儿童开启新“声”世界的故事。
藏族失聪儿童将听到“母亲”的召唤
党中央“母亲”的一声号召,万千援藏干部奔赴青藏高原,开始谱写可歌可泣的援藏篇章。青岛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的检验科副主任刘宗涛与心内科护士长王秋,光荣的加入到青岛市卫健委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中。
刘宗涛与王秋在还未克服高反的情况下就参与到下乡筛查工作中,发现个别儿童是失聪儿童,看着他们木讷的表情,身为父母的他们非常理解这些孩子和家长的痛苦,而西藏的医疗条件有限,无法解决他们的病痛。刘宗涛在汇报市三医领导,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嵘对接的同时,也在与援藏领导沟通寻求政策支持。市三医更是紧锣密鼓的从医院到科室进行部署,无论从技术还是生活都将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
9月23日,刘宗涛带领三位失聪藏族儿童,跨越4000多公里,来到市三医,开启新“声”征程……
圆梦三医!重启清晰人生
9月25日,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来喜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功为巴桑普赤的右耳植入人工耳蜗;为尼玛扎西进行了“左耳中耳炎+骨链重建术”;为次仁旺布进行药物保守治疗。
10月6日,巴桑普赤的人工耳蜗首次开机调试,回到有声世界的她露出大大的笑容,并且与刘京护士长亲密拥抱。当杨嵘主任为尼玛扎西取出纱条时,原本腼腆的他发现自己能够听到声音,情不自禁地与身边的每一个人握手,说着“谢谢!谢谢!”。次仁旺布,经过几天的药物保守治疗,听力也大有改善。
听到“母亲”的召唤
回到“母亲”的怀抱
10月上旬回到日喀则后,刘宗涛医生和王秋护士多次前往他们的家中为其换药、复诊。
10月31日,在援藏任务即将结束之前,他们再次来到东嘎乡拉姑村,为三位藏族儿童做入户随访,并为尼玛扎西手术后的左耳换药、抽除引流条、耐心地消毒,嘱咐了康复的注意事项。当看到巴桑普赤和尼玛扎西已经能听见声音,正常与大家交流的时候,刘宗涛和王秋激动不已。经过这次入户复诊发现,这三位儿童已经全部痊愈。
“他4岁开始左耳就听不见了,导致语言交流能力很差,性格也能变得自卑,有时还有些偏激,严重影响了他的身心健康。现在,他听力恢复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感谢青岛援藏给了他一次重获健康的机会,感谢青岛!感谢三医!”尼玛扎西的母亲说。
杨嵘主任心系三位藏族儿童,11月12日,他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在西藏支援的刘宗涛、王秋进行会谈,视频连线中,杨嵘主任向刘宗涛询问了三位儿童的恢复情况,“植入人工耳蜗的巴桑普赤,能否听到声音?交流怎么样?尼玛扎西做完手术后听力恢复的如何?次仁旺布用药保守治疗的效果如何?”
远在雪域西藏的刘宗涛医生流露出开心的笑容:“巴桑普赤听力恢复的很好,现在交流没有问题了;尼玛扎西听力恢复也很好,性格开朗了,也愿意与大家交流了;次仁旺布恢复的也很好,听力越来越好了。”
巴桑普赤、尼玛扎西和次仁旺布作为桑珠孜区2021年度高原常见病救治项目的首批受益者,他们将开启崭新的人生,那里有歌曲,有嬉笑声,有父母的叮咛,有朋友的关心。但西藏那片乡土还有成千上万像他们三个一样的儿童,他们正在等待……
援藏是一种情怀,更是一份责任!刘宗涛与王秋的援藏故事,暂时画上了句号,但援助藏族失聪儿童的人工耳蜗救助项目还在继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将架起青藏医疗'天路',继续为西藏人民送去不一样的'大健康',救助那些正在等待的失聪儿童。”杨嵘主任说道。
情系西藏高天厚土,心系西藏人民。愿西藏医疗事业突飞猛进,愿青藏两地人民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