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信息化专委会成立 海尔生物智慧接种模式加速信息化成果普及

2021-10-25 17:22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36081) 扫描到手机

  10月23日,免疫规划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暨免疫规划信息化赋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高峰论坛顺利召开。成立仪式由国家免疫规划信息化工作组组长曹玲生主持,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副会长付百年、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尹遵栋、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晓峰、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全国应用技术室副主任葛辉、山东疾控中心副主任康殿民、青岛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李善鹏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免疫规划信息化技术工作组成员吉林疾控中心主任医师林琳、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免疫服务室副主任曹雷、山东疾控中心免疫所副所长张伟燕等进行了专题分享。

  海尔生物受邀参加论坛并作主题分享。海尔生物疫苗网总经理巩燚当选免疫规划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保障接种安全 免疫规划信息化成趋势

  随着《疫苗管理法》的颁布实施和新冠疫苗持续规模接种,如何更好地落实疫苗全程追溯、应对新冠疫苗接种海量和高质量数据采集要求,成为当前免疫规划中的重要任务。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则是解决预防接种难点、保障接种安全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未来免疫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

  免疫规划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为政府及主管部门制订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等提供建议,并协助制定有关技术服务指南和规范。同时,专委会将搭建平台,促进免疫规划信息化相关企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之间的技术和需求交流,推动免疫规划信息化工作规范、高效发展。

  论坛上,围绕如何推进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相关领域专家及企业集中探讨了物联网、云平台关键技术在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国家疾控免疫规划中心曹玲生表示,未来将通过整合免疫规划信息化优势资源,聚集优秀人才,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

  海尔生物疫苗网总经理巩燚现场分享

  海尔生物疫苗网总经理巩燚在会上进行了《预防接种车在新冠疫苗接种中的应用》主题分享。他表示,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人民群众会有多种特殊需求,比如偏远与预防免疫建设落后的场景、突发疾病、传染病的场景、城市中需集中接种的场景等。融入了物联网技术的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突破了原有接种条件的限制,在通过全流程追溯系统保障疫苗接种安全的同时,还能快速深入应急救援现场、村镇、偏远地区,开进港口、厂矿、边防哨所,提供快速新冠疫苗接种服务,满足不同地区群众的接种需求。

  创新“社区+移动”模式 智慧接种加速免疫规划信息化普及

  在传统疫苗接种流程中,由于接种点环境不完善、接种信息不透明、接种点接种工作繁重等多方面影响,错打疫苗和过期疫苗的情况无法实现完全规避,接种安全保障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海尔生物创新出海乐苗“社区+移动”物联网全场景疫苗安全解决方案,通过创新融合物联网技术与低温存储技术,将“电器”变“网器”,链接疫苗入口、出口等场景,使人、机、苗互联互通,确保“人不错、苗不错”,实现精准取苗零差错、问题疫苗秒冻结、追溯接种全过程。

  针对传统疫苗接种痛点,海尔生物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社区接种门诊的智慧化升级构建智慧城市疫苗网,通过由“点”到“面”的布局,重塑城市疫苗接种安全生态。一方面,依托海乐苗城市疫苗网大数据管理平台,对每支疫苗接种环节的监管做到了透明化,有问题的疫苗进不去,不是本人的疫苗出不来,保障了接种安全;另一方面,智慧化管理实现了门诊接种流程的高效便捷,减少了医护人员手工登记盘点的巨大工作量。目前,海尔生物智慧疫苗场景方案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3000多个接种点,并相继在深圳、青岛、广东等建起智慧城市疫苗网。

  而保障疫苗接种有序、高效推进,不仅需要智慧社区门诊这样智能化、网络化的接种体系,还需要满足偏远地区或特定群体、单位集体的集中接种方案作为有效补充。海尔生物并联生态方共创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以灵活便捷的接种服务打通了疫苗安全接种最后一公里,在新冠疫情期间对构筑全民免疫屏障起到有效助力。车上配备了接种门诊的全套设备,以智慧疫苗接种箱、智慧接种管理系统、多能互补电力保障、5G通讯等设施,把疫苗接种的规范流程从接种门诊“搬到”车上。截至目前,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先后服务北京、上海、湖北、西藏等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000多家机构和500多万群众的新冠疫苗接种。

  随着人民对生命健康安全需求的日益提升,海尔生物开创的“社区+移动”智慧疫苗接种模式,为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提供了全场景的物联网疫苗安全解决方案,推动了免疫规划信息化成果的加速普及。目前,在移动接种模式下迭代出的“预约上门”服务已落地应用于流感疫苗的接种,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到肺炎疫苗、百白破疫苗苗、乙肝疫苗等全品类疫苗,实现全区域、全人群、全品类覆盖,让更多百姓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疫苗接种安全性和便利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