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职责就是把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来”——市三医多学科联合演绎“生死时速”
2021年9月3日15时06分,青岛市院前急救“120”调度警报再次在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拉响,一名病人“突发意识丧失15分钟”需要紧急抢救!时间就是生命,警铃就是命令!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前急救团队迅速整装出发,到达现场。患者意识不清,无自主呼吸心跳,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查看患者心电图显示室颤,紧急给予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并立即启动院外心脏骤停(OHCA)病人抢救方案,同步联系医院抢救室做好抢救准备。
医院抢救室墙上时钟指针指向15时25分。急诊科主任袁帅现场指挥,一个个形色匆匆的白衣身影在抢救床前紧张穿梭,一项项抢救措施都在紧张有序的执行。
“血压、脉搏测不出,无自主呼吸。”护士们迅速汇报生命体征;“持续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建立多静脉通道、完善化验检查。”抢救室医生一边抢救病人一边准确迅速下达口头医嘱,护士一边重复一边快速而有条不紊地执行医嘱。心电监护显示仍为室颤,电除颤一次........两次........胺碘酮静脉推注,电除颤三次........四次........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患者女儿在抢救室外焦急等待,但患者仍没有任何生命迹象,抢救室的医护团队默契配合、不言放弃,心肺复苏、电除颤、静脉用药依序紧密进行。
经过1个多小时积极抢救,患者终于恢复自主心跳,再次复查心电图判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但患者致命危险因素仍未解除,随时有再次心脏骤停危险。
袁帅主任一键启动胸痛中心及多学科会诊(MDT),心内二科主任马卫武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郭勇迅速到达抢救室并评估患者病情,现场进行多学科会诊(MDT):病人是急性心肌梗死,不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电风暴很大几率还会再来,到那时病人再次抢救成功的几率就微乎其微了。但是,病人现在昏迷,呼吸靠呼吸机维持,介入手术台上有可能再次电风暴来袭,威胁患者生命。有风险!即使手术成功,病人能否清醒,会不会成为植物人?
“有风险,冒风险也要上”,为了抢救生命,几位主任迅速达成一致意见---启动介入手术,积极开通闭塞的冠脉。与家属沟通后,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郭勇亲自保驾护航,带呼吸机把病人转入介入导管室;心内二科主任马卫武带领尚兴福副主任医师在病人脉搏微弱的状态下,迅速完成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右冠脉完全闭塞。困难又来了,患者的右冠脉是少见的向下开口畸形。两位经验丰富的术者,依靠娴熟的技术,克服困难,成功置入支架,右冠脉再通。病人的心律、血压逐渐稳定了!参与抢救的医生们长出了一口气。
带呼吸机手术中
顺利完成手术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在郭勇主任等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监护救治下,术后4天,病人脱离呼吸机,意识逐渐恢复。继而又转至心内二科病房,病人进一步康复,神志恢复如常,于中秋节之前康复出院。
临出院前,病人女儿送来感谢锦旗,激动地说:“感谢三医,还了我一个好妈妈!”
“我们的职责就是把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来”。急诊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他们坚守在医疗战线的各个哨点,或独自上阵,或倾力合作,在生死线上与死神赛跑、与时间赛跑,从病魔手中抢夺生命,为一个又一个家庭托起“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