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藏一家亲 共圆健康梦】市第三人民医院用爱照亮藏族听损儿童的路

2021-10-11 14:02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24566) 扫描到手机

10月6日,国庆假期的第6天,多日阴霾的岛城迎来久违的阳光,蓝天白云,红瓦绿树,美丽的青岛洋溢着盎然生机。一阵阵的欢笑声正从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里传出来,这天是14岁的藏族小姑娘巴桑普赤完成右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首次开机调试的日子。

上午八点半,杨嵘主任一层一层拆掉了巴桑普赤头上的白色纱布,给她带上人工耳蜗接收器,开始了术后听觉测试。当人工耳蜗开机测试软件发出“滴滴”的声响,巴桑普赤的听力被重新“激活”,每听到一次声音,她就向开机测试人员竖起一次大拇指。不仅如此,她对声音的响度和发声的次数也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而且基本可以听懂并跟读林氏六音(听觉口语康复测试)。10月6日、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这注定是让巴桑普赤一生铭记的日期和地点,这个出生时即有听力障碍、有记忆以来便已丧失全部听力的小姑娘,终于在此时此地“回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有声世界。

在调试过程中,当医护人员看到她能够鉴别不同响度的声音并作出了正确的手势时,不由自主地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当她大声喊出“爸爸”时,笑容在她的脸上绽放成一朵盛开的格桑花,而泪水却浸湿了爸爸的眼眶。

巴桑普赤是青岛援助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失聪儿童救助项目的第一位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9月23日,她在爸爸和青岛援藏干部的陪伴下,和其他2名年轻的桑珠孜区失聪患者抵达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9月25日,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顺利完成了右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巴桑普赤,高不高兴?”在人工耳蜗成功开机后,护士长刘京这样问,虽然小姑娘不太会说话,但她还是露出大大的笑容,使劲地点了点头,并且与护士长亲密拥抱,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顺利开机,这只是孩子回到有声世界的第一步”,耳蜗公司的听力师认真细致的为巴桑普赤的爸爸多杰讲解了耳蜗体外机的的使用和护理方法,特别强调了巴桑普赤语言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关注点,并委托西藏残联做好后续的人工耳蜗调机和随访工作,还特别嘱咐多杰:语言环境对帮助巴桑普赤恢复听力非常重要,语言康复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会加速孩子的语言发育。

与巴桑普赤一起来青接受失聪治疗的还有19岁的尼玛扎西和18岁的次仁旺布。尼玛扎西与巴桑普赤同一天接受了左耳中耳炎+听骨链重建术,手术后就和妹妹一起兴奋的给家里的爸爸妈妈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明显感到听力比术前改善很多。6号出院前,杨嵘主任为他更换了一次外耳道内填塞的纱条,取出纱条时,尼玛扎西发现他可以和大家正常交流了,原本腼腆的他,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情不自禁地与身边的每一个人握手,说着“谢谢!谢谢!”。次仁旺布,经过这几天的药物保守治疗,听力也大有改善。

10月7日早上6:30,患者及其家属登上了返回西藏的航班。在3名失聪患儿出院前,市三医党委书记、院长邢晓博和副院长徐晟伟带队到病房看望了巴桑普赤一行人,并向他们表达医院的关心与问候。藏族友人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向院领导、杨嵘主任、刘京护士长及许彤医师等在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以此表达自己最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回到西藏之后,我们将做好患者的随访和后期康复工作”,青岛第七批组团援藏医疗队成员、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刘宗涛在临行前说。“同时我希望继续尽自己的努力帮扶更多藏族的失聪青少年群体,让他们像其他青少年一样,健康自信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付出就会有收获,但是付出不仅是为了收获,更是爱的传递和传承。”看到离开前3位藏族青年在车上不停地挥手道别,有感激、有兴奋,还有对三医的恋恋不舍,许彤医生动情地说。

鲁藏一家亲,共圆健康梦。“医院党委对这项援藏工作给与了大力支持,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还会派出医疗专家队到西藏去,尽我们所能把援助西藏人工耳蜗这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嵘坚定地说。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将秉承救治一名患者、帮扶一个家庭,把为民办实事行动扎根西藏,将援藏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帮助更多失聪藏民回归有声世界,让西藏百姓真正感受到青岛医者炽热的温度。

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工作原理不同,打个比方,如果说助听器是声音放大器,那么人工耳蜗则是“里”应“外”合的智能电子耳朵。人工耳蜗是通过体外的言语处理器收集声音,体内的处理器进行编码处理,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电极刺激听神经,继续后续的声音处理过程。

然而,人工耳蜗术后并不意味着能立即恢复听力并直接开口说话,尚需要经过专业人员调试,同时加以科学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调机是术后达到理想康复效果的最关键环节之一。调机通常分为开机和随访调机两种情形。开机的主要目的是激活人工耳蜗系统,保证患者在安全并可接受的刺激水平下重新建立听觉。后续的随访调机的意义是通过调整人工耳蜗系统,使得调机即电刺激的范围与人工耳蜗系统使用者的自身听觉的动态范围得到最接近的映射,并在使用者逐步适应之后获得最优的听觉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