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应时而动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万洲国际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奥妙探寻

2021-08-04 10:38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183345) 扫描到手机

8月2日,财富Plus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双汇母公司万洲国际以第474位入选该榜单。

此外,万洲国际子公司双汇发展也于此前入选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位列第151位。

从一个资不抵债的内陆城市小型肉联厂,蝶变为全球最大的猪肉跨国公司,并持续发力上榜世界500强,双汇传奇的奥妙何在?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回首过往,双汇创始人、万洲国际董事局主席万隆感叹道:“每个企业都是时代的产物。没有改革开放创新这三把钥匙,就没有双汇的今天,也不会有双汇的明天。”

敢为人先

踏准改革的节拍

双汇的前身是漯河肉联厂,企业改革前只有一条日屠宰500头的生产线、3000吨冷库和一个炼油坊,一年里有半年多时间“烟囱不冒烟”,企业资不抵债,濒临倒闭。

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漯河肉联厂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企业被率先推向市场。也就是在那一年,万隆通过职工民主投票,全票当选厂长。他上任的“三把火”就是“砸三铁”:打破铁工资,奖金向一线工人倾斜,多劳多得;打破铁交椅,能者上、平者降、庸者下;打破铁饭碗,彻底清除浑水摸鱼者。当年年底,肉联厂就扭亏为盈。

这其中,流传甚广的是“两分钱的故事”。当时的猪肉市场还没有放开,老百姓仍需凭票购肉,要想扩大供应,满足需求,就必须扩大生猪的采购。但因为猪价低,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并不高。撬动肉联厂的“杠杆”就是提高生猪收购价格。当时的生猪收购价由国家统一规定,不是一个小小的肉联厂能够决定的。私自提价,是对当时计划价格体系的挑战。但国家当时出台的一项政策让万隆看到了希望,政策规定企业在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之后,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购进一些原材料。这意味着原料价格将会放开,万隆决定先行一步,漯河肉联厂将生猪收购价格每斤比国家规定价上浮2分钱。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漯河及周边地区,对农民产生了不小的“诱惑”。方圆百十里乡村的生猪源源不断地涌进漯河肉联厂,停工待料、无米下炊的漯河肉联厂一下子变活了。

正是这两分钱的杠杆,撬活了亏损26年的漯河肉联厂,也使万隆在艰辛的起步中意识到了坚持改革、按市场规律办事的重要性。此后,在双汇的发展史中,几乎每一个关键步骤,双汇都踏准了改革的节拍。

1994年,双汇与香港华懋集团合资,引进外资1.27亿元,成为当时中国肉类行业最大的合资公司。合资后的双汇如虎添翼,产权更加明晰、机制更加灵活,陆续又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等16家外商投资,建立30多家合资公司,使双汇迅速做大规模与实力。

1998年,双汇开始股份制改造,“双汇实业”A股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双汇借此从河南走向全国,成为中国知名的大型食品集团。

此后,双汇持续改革不止步。到2012年,双汇母公司把65.5亿元净资产的肉类及相关业务注入双汇发展,实现整体上市。2013年,双汇以71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创下当时中美史上最大的并购案,改变了世界猪肉行业的格局。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近四十年来,双汇大胆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为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双汇的发展壮大,根本上得益于国家制度的改革和历史契机的提供。”万隆说。

开放借力

合着时代的脚步

开放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今中国不变的主旋律。在艰辛的创业进程中,万隆也在第一时间意识到了对外开放、借力发展的独特价值。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避免国内市场的肉搏战,万隆就决定把重心转向海外市场。为取得出口资格,1985年,漯河肉联厂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投资了55万元对分割肉车间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为企业争取到了50吨对外出口分割肉的资格,使企业走上了一条依靠外贸出口发展的道路。从此,万隆更加坚定地踏上了开放发展之路。

1992年,双汇经过对市场的周密考察和深入研究,提出上“火腿肠”项目的构想,拿出了当时仅有的1200万元家当,一次性从日本、德国、瑞士引进火腿肠生产线10条,快速启动火腿肠项目。从1992年2月10日第一根“双汇”牌火腿肠问世,到1993年年底,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双汇”就跻身国内火腿肠市场前三强。

1994年,双汇与香港华懋集团合资,建成了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大楼,当年生产能力就增长了104%。这一时期,先后在双汇投资的有美国、日本、荷兰、意大利、加拿大、德国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建立了30多家合资公司,合资给双汇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血液。此后,双汇火腿肠生产线以每年20条、30条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先期的几家肉类加工企业,仅用6年的时间实现了产销量全国第一,一举奠定了双汇在中国肉类行业第一的位置。

2013年,万隆又做出了一个震惊全球市场的决定:双汇国际斥资71亿美元,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后者创立于1936年,当时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和猪肉加工商,名下拥有诸多家喻户晓的食品品牌,公司总部所在地——美国弗吉尼亚州史密斯菲尔德小镇是远近闻名的世界火腿之都。

当时美国史密斯菲尔德的总资产100亿美元,净资产42亿美元,销售额131亿美元;而双汇国内业务的全部资产为200亿人民币,净资产130亿元,销售额400多亿元。无论是资产规模、净资产、销售规模,史密斯菲尔德都比双汇要大很多。为解决资金问题,双汇国际成功融资40多亿美元,在美国发行票据融资9亿美元,确保了整体并购资金的及时到位。

2013年5月,双汇国际与美国史密斯菲尔德签署了收购协议。在历经美国国会听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审批、多个国家反垄断调查、美国参议院农业委员会听证、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批准和董事会、股东会的投票通过,于当年9月26日正式以71亿美元完成了对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

双汇的这一举动,不仅创下了当时中国企业最大的赴美收购案,也成为中国肉类行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改变了世界猪肉行业的格局。这一步,使双汇由中国企业变成跨国公司,由国内经营变成跨国经营,由中国最大的肉类企业变成了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双汇也从此进入了跨国经营的新阶段。

“海外并购只是双汇走出去的第一步,走得出还要站得稳,经营好、管理好、效益好才是跨国经营的目的,这对双汇来说仍是一个考验。”万隆说。

为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万隆构建了全球化管控体系,实行国际化经营、本土化管理,美国人管美国的企业,欧洲人管欧洲的企业。同时向全球所属公司输出管理文化和机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施及时的信息跟踪,虽然远隔太平洋,通过信息化,总部对每个公司每天的运行状况和经营效益都了如指掌。

真金不怕火炼。并购后一年内,双汇整合中美欧100多家所属公司,组成万洲国际在香港上市,上市三周年,即2017年入选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成为港股大蓝筹。

今年6月17日,万洲国际再次宣布,旗下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已完成对中欧肉制品加工商Mecom集团100%股权的收购。至此,Mecom集团已成为万洲国际间接全资拥有附属公司。据介绍,Mecom集团是斯洛伐克的市场领导者,也是匈牙利第二大肉制品生产商。舆论普遍认为,这一收购在地域上进一步扩充、连接了万洲国际已有的欧洲业务版图,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欧洲及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

“双汇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长期以来始终站位全球,紧盯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技术融合和产融结合。”万隆说,作为中国走出去的跨国公司,双汇在世界经济重构和发展中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今后,双汇将一如既往在参与更多国际事务、谋求更大市场份额中更好树立中国企业的民族品牌,展示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精益求精

点燃创新的引擎

双汇总部所在的漯河市,沙河、澧河在这里交汇穿城而过,1989年创建的“双汇”品牌就是由此得名。这个在当时极具新意的名称,正是双汇改革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站位全球,敢为人先,由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厂华丽蝶变为世界500强企业,创新早已成为双汇最重要的基因。

双汇在产品创新上一直引领潮流。在漯河双汇工业园产品展厅,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产品好似一场食品博览会,除了熟悉的双汇王中王、玉米热狗肠,更有新潮时尚的辣吗?辣、火炫风刻花香肠、双汇筷厨、手撕蛋白素肉等。讲解员介绍,这里展出的熟制产品有200多种。

知常明变者进,守正创新者赢。纵观双汇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人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特点:企业始终走在创新前沿,在引领行业发展上步步为赢。

1992年2月10日,漯河肉联厂生产的第一支“双汇”牌火腿肠呱呱坠地。不到半年时间,双汇集团跨入国内肉类加工业前三强。

2000年,双汇第一条冷链分割生产线建成投产,实行“冷链生产、冷链销售、冷链配送、连锁经营”的模式。结束了中国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改变了几千年来走街串巷、“一把刀、一杆秤”设摊卖肉的营销模式。自此,传统的热分割改为冷分割,分散检验改为同步检验,粗放加工改为精细化分割,“冷鲜肉”的品牌开始打响,国内屠宰业开启新的革命。

2015年起,双汇发挥中美企业协同效应,郑州双汇美式工厂建成投产,引进美国肉类品牌Smithfield,生产高品质的美式产品,彰显了双汇肉制品“由高温向低温转变、由食品向食材转变、由传统产品向西式产品转变”的持续创新转型思路。

坚持围绕消费者需求,双汇创新、细化产品种类,把一头猪分成200多个产品,实现了内外贸相结合,粗加工与深加工相结合,生加工与熟加工相结合。

“双汇目前正围绕高温、低温、中式工业化、餐饮、休闲、大健康六大产品战略,推出系列新产品投放市场,每年推出的新产品销量占总销量的10%以上,形成了1000多种肉制品的产品群。”双汇发展总裁马相杰介绍。

不仅产品在创新,双汇的营销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如今,登录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双汇生鲜官方旗舰店”,带筋猪蹄块、五花肉丁、里脊肉片等各类产品应有尽有,消费者轻点鼠标、微动指尖,便可通过专业的冷链运输系统,快速品尝到双汇或Smithfield的美味。

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是双汇最重要的企业文化。万隆认为,肉类行业是传统行业,也是民生行业,更是与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最直接相关的行业。所以,双汇始终坚持“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双汇品牌形象和信誉高于一切”的质量方针,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产品、技术、设备和食品安全控制理念,用现代大工业改造传统肉类行业,以确保让家家户户吃上放心肉。特别是,在整合产业链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的过程中,双汇力促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建立起了一整套标准化体系,实现了原料使用批批把关、生猪屠宰头头检验、成品出厂批批检测、供产运销全程追溯。“双汇每天屠宰的每头生猪、每家客商的业务往来,都全程信息化控制;猪从哪里来、肉到哪里去、质量怎么样,以及产品的销量、等级、成本、盈利及收款等,都实现信息化管理和追溯。”双汇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中,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双汇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万洲国际是全球规模最大、布局最广、产业链最完善、最具竞争力的猪肉食品企业。上榜世界500强,充分彰显了企业的国际化品牌价值。‘十四五’时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将继续抓住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等时代机遇,突出主导产业、不断调整结构、整合全球资源,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走民族企业创新发展、开放合作之路,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让全世界吃得安心,吃得放心。”面对未来,万隆信心满怀。

编后

专业专注成就民族品牌

从中国内陆城市的一个小小肉联厂蝶变为全球最大的猪肉跨国公司,双汇早已成为中国民族品牌和民族产业的一面旗帜。

回眸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双汇始终踏着时代的脉搏,一路披荆斩棘、务实创新,创造了中国肉类行业一个又一个“第一”,引领着中国肉类工业的技术进步、管理升级、结构调整和品牌升级,以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诠释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的深刻内涵,走出了一条民族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之路。

双汇的成功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自身的选择使然。这其中,专注主业,发挥行业标杆引领作用可以说也是双汇成功的核心密码。肉食品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朝阳产业,也是一个大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进程中,双汇确立了“实业为本,专注肉食,做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服务商”的发展目标,并始终坚持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不相关的产业不做,不熟悉的产业不做,一以贯之将肉类产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让中国人吃上放心肉。

当然,在近40年的艰辛行进中,双汇的“专业专注”发展战略也接受了市场竞争的各种考验,抵制了各种利益诱惑。如自1994年开始引进外资时,双汇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以我为主选商引资,坚持“发展方向不偏离,发展战略不改变,企业利益不损害,企业品牌不丧失”的原则,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证企业发展战略不转向。1998年股票上市后,双汇把所有募集到的资金都投入到新建项目上,而不是像当时一些上市公司挪用资金去炒股,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006年双汇进行资产重组,选择的投资商为财务投资商,避免了民族品牌主导权可能丧失的风险。2012年双汇肉类产业整体上市,持续壮大了主业实力。2013年走出去海外并购,选择的并购对象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仍然是肉类产业。可以说,专业专注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双汇的成功。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中,双汇这种应时而动、专业专注的发展模式,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对国计民生的食品安全以及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等,应该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通讯员: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