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 催生独角兽企业成长的“热带雨林” ——崂山区潜心打造独角兽企业集聚地

2020-09-18 15:57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39326) 扫描到手机

独角兽企业是衡量一个区域创新创业生态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青岛市厚植“独角兽”成长沃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营造出的优质发展生态,让青岛成为了城市中的“独角兽”。长城战略咨询不久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及榜单中,卡奥斯、聚好看、特来电、日日顺、能链集团、伟东云教育等6家青岛企业上榜,青岛市独角兽企业数量由此上升至全国第7位、北方城市第2位。在各区市中,崂山区表现尤为亮眼,独拥6家企业中的5家,成为全市当之无愧的独角兽企业高地。之所以有这样的战果,源于崂山区全面融入这一发展大势,强化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创新路数打法,精准高效布局,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感召市场主体,潜心打造让企业家舒服的发展环境,催生了独角兽企业培育成长的“热带雨林”。

以市场的逻辑筑造独角兽企业培育的“孵化仓”

在产业变革、能级提升的关键期,崂山区聚焦市场化,将新兴产业作为激发新动能的强劲引擎,拉长独角兽企业培育的“产业链条”。

打造独角兽企业孵化的主阵地。新兴产业是独角兽企业的“孵化仓”。积极谋篇布局新兴产业,把握新兴产业“科技引领、跨界融合、生态赋能”的发展趋势,深拓产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像突出抓好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智慧产业、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等“六条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放大产业链式集群优势,推动产业要素耦合叠加。去年崂山区“四新”经济增加值242.8亿元,占GDP比重为32.2%,今年1-7月,全区“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37%,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0.4%,规上工业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2.4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4.4%,占比居全市首位。目前,全区集聚中科曙光、东华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000余家,其中,省“十强”领军企业4家、占全市一半,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全市占比近半,获批省级工程实验室4家、总数列全市第一。

以市场化方式引育独角兽企业。积极探索专业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社会招商等创新途径,持续强化大项目、新项目集聚延伸的倍增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在引进高端项目的同时,着力培育独角兽企业。像在资本招商中,以资本链接资源,以资源撬动产业,通过创投风投机构引进高端新兴产业项目,规模5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将撬动近400亿元规模的高端科技产业化项目落地,其中的代表——能链集团成为了独角兽企业“新秀”。截至目前,新兴产业招商成果凸显,华东理工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培育出省内首家“独角兽”企业——杰华生物,北航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获批全国首个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科院青岛EDA中心等微电子项目带动集成电路产业链加速汇聚。

遵循规律构筑独角兽企业梯队。独角兽企业成长轨迹有别于传统企业,其路径大致为“初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呈现出非线性、爆发式增长的特点。崂山区坚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行业发展周期规律、企业发展生命周期规律,按照整体谋划、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原则,以构建独角兽企业层级发展梯队为抓手,聚焦“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健全完善企业成长链条。目前,崂山共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家、瞪羚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421家、“专精特新”企业232家,坚实的企业梯队成为“独角兽”持续涌现的强大“后备军”。

以资本的力量注入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催化剂”

崂山区创新实施“市场+政府”双向资本赋能举措,发挥创投风投和政府引导基金的“双轮驱动”效能,为独角兽企业达标培育提供硬核“资金链条”。

释放金融赋能效应。作为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建设的主阵地和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崂山区聚焦金融资本“虹吸”效应,率先出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一揽子政策,创新实施基金政策红包“创九条”,加速资本主体聚拢,释放金融赋能红利。截至8月底,持牌金融机构205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累计131家、占全市43.1%,完成备案的创投风投基金达到287只、占全市45.1%,基金管理规模669亿元、占全市72.3%。截至7月份,崂山区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企业达1018家。

搭建资本链接平台。坚持以市场化方式支持企业融资筹资,积极搭建“独角兽”企业与资本对话的平台。举办2020青岛崂山区·创业黑马独角兽企业政企对接会,有效嫁接企业融资渠道,实现资本集聚加速。目前,全区5家独角兽企业均成功链接外部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其中,聚好看在A轮融资中引入阿里巴巴与爱奇艺;日日顺物流在3轮融资过程中先后吸引淘宝中国、BROAD STREET、山东国控泰康产业基金等多个投资者;卡奥斯首次A轮融资创下工业互联网平台融资规模之最,后获得“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首笔投资;能链集团完成9亿元D轮融资,创数字能源领域最大融资纪录。

发挥有形之手助推力。围绕用好政府引导基金的带动作用,在全省率先出台直接股权投资办法,以政府股权直投的方式为优质初创企业“输血造血”,对单个项目最高投资年限可达10年、累计投资额度最高可达1.3亿元。政府以“投资人”的角色,引导各类资本采取科技保险、投贷联动、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搭建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一直到IPO阶段,涵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撬动社会资本助力人才科研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已有大唐半导体、矽昌通信等5个项目,获得投资金额约3.88亿元。

以平台思维精选独角兽企业成长的“训导师”

针对独角兽企业成长赛道多样化的特点,崂山区综合运用 “大企业孵化+专业加速+重点招引”的培育模式,多向发力、分类挖掘,深拓独角兽企业成长渠道。

借力企业转型升级“裂变”孵化。强化海尔、海信等领军企业的“溢出效应”,支持企业搭建双创平台,赋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形成大企业内部孵化培育独角兽的特有模式。像支持海尔集团通过搭建“海创汇”国家级众创空间,营造开放的创新生态与产业生态,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平台资源,已诞生2家独角兽企业(日日顺物流、卡奥斯)、2家山东省准独角兽企业(日日顺乐家、雷神科技)和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海尔生物)。支持海信集团探索“技术孵化产业”模式,打造“政府+企业+高校+协会+中介”网络化协同创新矩阵,孵化出独角兽企业聚好看。

借力专业化平台“聚合”赋能。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理念,坚持“总部招引、平台招引”思路,下大气力引入独角兽领域最具话语权和首位度的“创业黑马”和“长城战略”。其中,创业黑马作为国内最大的科创企业创新加速平台,建立起“发现独角兽→激活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研究独角兽生态→聚集产业独角兽→投资独角兽”的全周期加速生态,为崂山区乃至青岛市产业链接全国独角兽资源打开了加速通道。目前,创业黑马在全国范围内选出65家高科技企业进入实验室培育,其中崂山区占到41家。长城战略独角兽智库研究机构,助力崂山区遴选、挖掘出54家瞪羚独角兽群体类企业,包括5家独角兽企业、3家独角兽培育企业、6家独角兽种子企业、10家瞪羚企业、16家瞪羚培育企业、14家瞪羚种子企业。

借力双招双引平台“点将”培育。通过创新“双招双引”模式,承接国内产业高地的资源溢出。像杰华生物成立初期,崂山区实施顶格协调、专班推进、特事特办等招引服务,采取“交钥匙工程”建设模式,仅用10个月完成杰华生物“乐复能”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创造了国内外GMP生物药厂建设的“崂山速度”;能链集团则是“房东”变“股东”的实例,通过参股能链集团B轮融资,创新资本链接新业态的招商模式,为独角兽企业培育提供新思路。去年以来,崂山区聚焦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链条发展生态,招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79个。

以生态思维打造独角兽企业的“生态圈”

独角兽企业是创新要素的整合者。崂山区持续加强创新要素保障供给和配套支持,打造创新体系,全方位完善独角兽企业培育“创新链条”。

优政策,创新生态体系。建立全面的梯度培育政策体系,相继发布《崂山区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培育计划(2019—2023年)》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培育库,在国内首创瞪羚独角兽孵化载体建设,海创汇瞪羚独角兽加速器成为青岛市首批独角兽加速器之一。出台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发行省内首支“双创”专项债,全省率先出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施意见,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股权投资引导基金、2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的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建立“产才融合”的人才招引政策体系,创新“人才+产业+资本”招才引智模式,全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点增至14家、流动站27家,总数占全市1/3以上,累计培养博士后人员超过1200人,连续两届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创新奖”。

提质效,盯紧核心要素。科技型“独角兽”企业最核心的诉求,往往是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坚持优先保护,修订《促进知识产权工作发展实施细则》,切实保护独角兽企业的知识产权。坚持“大孵化”理念,强化国家级众创空间建设,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加速-专业园”全链条孵化矩阵,目前全区国家级众创空间达12家,孵化器总数达31个,创客团队200余个,海信、歌尔、中科院兰化所等高端研发项目开花结果。

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践行用心“读懂”企业、倾心“服务”企业、聚力“成全”企业的理念,顶格倾听企业家意愿、顶格协调项目落地、顶格推进项目进展,加速独角兽企业落地培育。首创“云会面”“云招商”“云签约”线上招商模式,组织10余家产业独角兽企业代表“云视频”在线洽谈合作;全国率先实现企业登记注册全链条“掌上办、零材料、智能审”办理,全市率先试点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打造“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优质政务服务生态。(中共青岛市崂山区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