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前线|青大附院支援湖北医疗队背后故事:为了患者,吃再多苦也值得!

2020-02-20 12:49 阅读 (20939)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齐娟

1月24日除夕夜,青大附院感染科医生秦文接到紧急通知,作为山东省第一批专家前往武汉支援。2月2日,青大附院10名医护人员组成山东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2月9日,青大附院再响集结号角,深夜1小时132名医护人员集结完毕,由医院副院长牛海涛带队,并于当天下午抵达武汉。三次出征,前后从医院呼吸科、感染科和ICU抽调143名医护人员,其中不乏“身经百战”的重量级专家。这种规模的前线支援青岛第一,在山东也要位于前列。青大附院143人支援武汉,面对艰难的处境,他们将所有爱心与耐心留给了患者。

2月10日晚,牛海涛带领队伍前往武汉同济医院接管病区

副院长带队,55岁呼吸科主任为组长

在青大附院的所有队伍中,13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队伍最为庞大,这支队伍由医院副院长牛海涛带队,医务部主任孔心涓和护理部主任魏丽丽为副队长,55岁的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的丁文成教授为专家组组长,支援实力十分雄厚。从组队到正式投入工作,这支队伍仅仅用了46个小时,展现“招之能来,来之能战”的实力。

副院长牛海涛在整个队伍中起到主心骨的作用。他不仅要对接支援的武汉同济医院,还要明确医疗队分工,保证后续在前线医院的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以外,他心里最重的任务就是保证整个医疗队队员的健康。

对接工作,他冲在最前;进驻医院,他冲在最前;就连日常生活中一些防控的小细节,他都要做到位。牛海涛代领团队将队伍在武汉居住的酒店自行做了区域划分,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所有队员从外进入酒店,也可以尽最大可能减少污染,保证安全。

“我们希望尽快取得胜利,但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最为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队长,我会照顾好战友,力争让每个人都能在春暖花开时毫发无损地凯旋。”牛海涛说。

55岁的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于文成是医疗队专家组的组长,他也是此次出征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医生。“身经百战”的他经历过98抗洪、汶川地震、非典救治,如今再次驰援前线,他感觉责任重大,但却信心满满。

医疗队接管一个重症病区,管理50张床位,17个病房,所有的重症患者的病况他要一一知晓并给出治疗方案。2月9日到达武汉的他几乎一直呆在病区,没有片刻休息,连和家人多说一句话的时间都没有。“此次我们呼吸科抽调了多名医生护士上前线和进入医院隔离病房,剩下的人工作压力也很大,大家都很辛苦,但相信我们会早日战胜疫情。”于文成告诉记者。

部分医疗队员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内合影

见到患者,再多的困难也没有了

42岁的赵京明是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病区副主任,也是青大附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队长。来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支援10多天,对于前线工作,他已经从最初的担心变为轻松应对。查房,熟悉每个病人情况,和其他医生商量救治方案,赵京明奋斗在一线,没有半句怨言。

开始进入隔离病区时,三级的防护标准让赵京明很憋气,原本一些极其简单的动作因为厚厚的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变得迟缓,也给赵京明增添了一些负担。但是一想到给患者治病,赵京明忍下了所有困难。“几天下来后,我自己的呼吸道都被憋得特别不舒服,一直憋气,五层的防护遮挡让我感到窒息,都快晕倒了,但是只能尽量坚持,毕竟还要给病人看病。”赵京明说告诉记者。

徐涛和同事在隔离区病房内

为了不浪费穿脱防护服的时间,赵京明即使不舒服,也一直忍了下来。

2月12日凌晨1点多,徐涛刚和其他4名医生、10名护士从武汉同济医院院区回到休息的宾馆,这也是他近几天难得睡个整觉。徐涛是青大附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的医生,132人医疗队队员之一。这次上前线支援,他成为隔离病区的一名一线医生,需要大体掌握整体病人情况,并重点负责几个重症患者。每天在医院工作8小时,徐涛有4个多小时需要一直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呆在隔离病区内。没进入医院看到患者之前,徐涛有说不出的紧张与焦虑。“我一直在想患者会不会情绪激动,对我们有所防护,但是进入病房那一刻,所有的紧张和焦虑没有了,所有的困难也都没有了,首先想的是怎么给他们看病,让他们舒服一些。”

徐涛告诉记者,由于一些年龄大的患者说武汉方言,不会普通话,为了能让患者明白自己的意思,他都是用各种姿势进行比划,直到那些老爷爷、老奶奶明白为止。“这些患者都非常善良,他们知道我们是来给他们看病的,对我们也非常配合,看到他们我就想到了自己的亲人。”徐涛说。

为了能够打赢这场“疫战”,在牛海涛和于文成两位教授的带领下,徐涛等医生还要在不值班之余学习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标准,不敢有丝毫松懈和怠慢。

张丙良在隔离病房内工作

大爷,我就是您的“左膀右臂”

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肝外科护士张丙良是医院第二批援鄂的队员,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照护重症区中的重症患者。平时不仅要给患者插氧气面罩、打针喂药,有时还要承担患者部分饮食起居的工作。

所有患者中,令张丙良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近80岁左右的大爷。

老人属于重症患者,身边没有家人照顾,平时主要张丙良来负责看护。一次下午2点巡视病房时,张丙良发现老人还没吃上午饭,经过询问,张丙良得知老人的饭菜已凉,但是又不想麻烦病房里忙碌的护士,只好自己挨饿扛着,想打完针自己去热饭。知道“真相”的张丙良把老人“狠批”了一顿:“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饭就不能增加免疫力,就不能很快好起来,你以后告诉我,我来帮你热。”

老人不能吃太硬的米饭,张丙良就细心地往米饭中加了汤和菜,看到老人高兴地吃上热乎的饭菜,张丙良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下午4点,张丙良与其他同事交班,脱去繁重的防护服,此时他已经浑身湿透。“真心希望如约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每个患者。”张丙良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