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创新直播带岗模式,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5-11-12 15:08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16476)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11月12日讯(记者 迟海雯 通讯员 刘强 王增茂 张萍)为深入推进“产业强市、工业优先”战略,精准对接企业用工与群众求职需求,2025年以来,诸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推进直播带岗服务模式,推动数字化招聘与公共就业服务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多元化直播体系,扩大服务覆盖面。

1.搭建多平台传播矩阵:依托诸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抖音”“视频号”、就业服务云平台等主流线上渠道,构建“双频直播+多端分发”传播格局,实现招聘信息全域覆盖。2025年累计开展各类直播带岗活动39场,其中春节“春风行动”期间连续11天集中直播,“工会帮就业”“庆八一军岗日”等专场直播12场,形成常态化直播机制。

2.创新直播场景模式:突破传统“室内宣讲”局限,打造“入企探岗”沉浸式直播模式,将直播间搬到山东优越橡胶、东晓生物、中城汽车等企业生产车间,通过实时镜头展示工作环境、生产流程和岗位操作实景,实现“我带你看”的直观化推介。同时采用“双场联动”模式,同步设置线下招聘主会场与线上直播分会场,实现“面对面沟通+屏对屏互动”双向发力。

3.聚焦重点群体精准服务:针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职场妈妈等重点群体,定制专场直播活动。为退役军人搭建专属直播招聘平台,推送30余家企业600余个岗位;围绕“妈妈岗”灵活就业需求,通过直播推介85个弹性岗位,联动零工客栈“微工坊”开展技能培训+岗位匹配一体化服务。

(二)完善全链条服务机制,提升人岗匹配度。

1.前置岗位筛选审核:建立企业资质审核与岗位信息核验机制,制定用人单位统一名录,对企业营业执照、岗位薪资标准、用工条件等进行严格把关,全年累计审核发布优质岗位1.2万余个,涵盖汽车制造、生物科技、家政服务等20余个行业。

2.强化直播互动服务:每场直播配备专业主播与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联合出镜,实时解答薪资待遇、社保缴纳、晋升空间等求职者关切问题,开通直播间简历即时投递功能,打通“岗位推介—咨询答疑—简历投递—线下对接”全流程,实现“从1小时互动,到24小时连接”的高效服务。

3.延伸后续跟踪服务:建立“直播—入职—稳岗”长效跟踪体系,对直播期间达成意向的求职者1个月内进行回访,及时协调解决入职衔接问题;对“妈妈岗”就业人员提供技能提升、岗位调整等跟进服务,确保人岗适配可持续。

(三)强化资源整合联动,凝聚工作合力。

1.政企协同共建平台:依托诸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组建专业直播运营团队,为企业提供免费直播策划、设备支持和技术服务,降低企业招聘成本。2025年吸引460余家重点企业参与直播带岗,其中产业链龙头企业40余家,中小微企业占比达80%。

2.部门联动拓展服务:联合总工会、退役军人事务局、镇街区等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推机制,开展“人力资源镇街行”“商场赶集式招聘”等联动活动,将直播带岗服务延伸至基层一线。

3.技能培训与岗位对接融合:依托零工客栈技能培训平台,在直播带岗中嵌入家政、托育、养老护理等免费培训信息,将培训结业会与直播招聘会相结合,实现“培训—考证—就业”无缝衔接,全年通过直播推介培训学员近100人次,其中苗维华等学员经培训后成为金牌月嫂,月薪突破万元。

二、亮点工作

(一)“沉浸式探岗”打造直播带岗新标杆。创新推出的“入企探岗”模式,实现了招聘信息从“口头描述”到“实景呈现”的转变,有效解决了求职者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其中山东优越橡胶专场直播单场吸引近5000人次观看,3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急缺岗位简历收取率提升30%,该模式被潍坊市级媒体专题报道,成为区域直播带岗特色样板。

(二)“妈妈岗”直播服务彰显民生温度。针对职场妈妈就业痛点,通过直播带岗+“微工坊”弹性岗位的组合模式,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港”。全年通过直播推介灵活就业岗位200余个,帮助300余名女性实现“育儿就业两不误”,岗位月收入500-2000元不等,相关做法获大众日报等省级媒体关注报道,成为民生服务创新亮点。

(三)数字化赋能实现就业服务提质增效。2025年直播带岗累计吸引线上观看人次超20万,达成就业意向2300余人次,其中急缺岗位匹配成功率达45%,较传统线下招聘效率提升3倍。“春风行动”期间11场集中直播,带动线下招聘会达成意向1.16万余人次,实现“线上流量”向“就业留量”的高效转化,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成效显著。高校毕业生专场直播累计推送岗位3500余个,吸引9.6万人次互动,有效缓解了重点群体就业压力。通过精准化专场直播,构建了“群体有专场、岗位有适配、服务有温度”的就业保障体系。

三、下步打算

(一)深化直播模式创新。持续优化“入企探岗”“双场联动”等特色模式,探索“夜间直播”“校园专场直播”等新形式,计划2026年开展特色直播场次15场以上,进一步提升直播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健全精准服务体系。构建“需求摸排—岗位定制—直播推介—培训提升—跟踪稳岗”全链条服务模式,重点围绕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以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开展定制化直播服务,计划全年开展专场直播不少于30场。

(三)强化能力建设支撑。制定直播带岗标准化操作手册,开展内部主播培训不少于6场次;升级直播设备和技术平台,打造数字化就业服务新载体;建立直播效果评估体系,通过观看量、匹配率、满意度等指标持续优化服务。

(四)扩大品牌影响力。培育“才聚龙城・直播送岗”服务品牌,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宣传推广直播带岗典型案例和成效;深化政企校社多方合作,构建“全域覆盖、全程服务、全员受益”的直播带岗工作格局,力争2026年直播带岗达成就业意向突破3000人次,为诸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