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为基守乡土 以和为贵促振兴”——高密法院双羊法庭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2025-09-02 11:11 高密法院阅读 (3163) 扫描到手机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人民法庭作为基层司法的最前沿阵地,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双羊人民法庭立足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故里的文化根脉,将传统“和让”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深度融合,创新推出“和让双祥调解法”,通过构建多元解纷机制、厚植法治文化土壤、强化基层治理协同,为辖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

让传统礼治智慧赋能现代乡村法治

两千年前,郑玄“和让立双羊”的典故为这片土地注入了“谦和礼让”“和为贵”的文化基因。双羊法庭深挖本土法律文化资源,将郑玄“道有让则宽,路无争则顺”的调解智慧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创造性提出“听、理、估、明、疏、借、让、和”八步调解流程,让传统礼治精神成为乡村法治的鲜活注脚。

 在处理某村土地承包纠纷时,法庭工作人员踏着郑玄当年的调解足迹,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勘察。面对拖欠承包费引发的村委与村民矛盾,法官既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权利义务,又援引“闾里之间推贤让能”的乡俗民约,引导双方认识到“和则两利”的长远价值。经过三次面对面调解,村民不仅补缴了欠款,还与村委重新签订了承包协议,既维护了集体利益,又保障了农户的生产经营权。这种“法为据、理为桥、情为纽”的调解模式,正是传统礼治与现代法治在乡村土壤中共生共荣的生动写照。

为让法治文化浸润乡土,法庭挂牌成立“郑玄法律文化研学基地”,打造“亲睦园”缓冲区、“劝和堂”调解室等特色空间,将“诉讼风险六笔账”等法治宣传融入乡村文化活动。每年开展“郑玄法治文化节”,通过情景剧、乡贤评理等形式,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这种将法律条文转化为乡音乡语、将司法理念融入乡风民俗的做法,使法治真正成为乡村社会的价值共识。

让司法服务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

乡村振兴进程中,土地流转、产权确认、家庭纠纷等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坐堂问案”模式难以适应基层治理新需求。双羊法庭构建“网格+法庭”服务体系,在“全国文明村”阚家镇松兴屯村等23个行政村设立法官工作室,建立“1名法官+2名调解员+N名网格员”的解纷团队,促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在一起持续十余年的房屋产权纠纷中,当事人张某因厂房产权争议历经多轮诉讼仍未彻底解决,成为影响当地产业发展的“顽疾”。多年来,因张某通过各种途径维权未果,身心俱疲,多疑偏执,案件处理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突破点。法庭摒弃“就案办案”思维,承办法官首先从外部形势帮助其分析,考虑近几年房地产业的具体情况,案涉的房屋土地的最大利用价值,以及比较同时期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理性给出心理预期。同时运用“和让双祥调解法”的“借、疏、和”三步法:借力行政复议机构联动解纷,疏导当事人十几年的积怨,最终促成各方达成和解。调解协议履行后,涉案地块被重新盘活,土地上的房屋也旧貌换新颜,公司利用场地扩大了生产经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此案的化解不仅解开了当事人的心结,更激活了乡村闲置资源,彰显了司法服务产业振兴的能动作用。

针对乡村纠纷“标的小、影响大、情法交织”的特点,法庭建立“家事审判绿色通道”,对婚姻家庭、继承赡养等案件实行”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在某兄妹抚恤金分割纠纷中,调解员没有简单依据《民法典》作出裁判,而是从“手足之情”切入,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参与调解,最终促使双方放下恩怨、达成共识。2024年,法庭家事纠纷调撤率达83.75%,其中继承类纠纷调撤率高达90%,有效维护了乡村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

让法治保障融入乡村振兴全链条

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需要司法力量与基层治理体系深度融合。双羊法庭推动“和让双祥调解法”与村级自治、行政调解、行业调解有机衔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法治保障网络。通过“党建+网格”平台,与辖区党委政府、公安、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与规划等部门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对土地确权、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提前介入,从源头上预防矛盾。

     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中,被告马某某因家庭困难无力偿还借款,原告王某情绪激动。承办法官联动当地民政部门核实被告家庭情况,协调镇政府提供就业帮扶,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这种“调解+帮扶”的模式,既解决了法律纠纷,又化解了当事人的实际困难,体现了司法服务的温度与深度。

     数据见证成效:2024年,双羊法庭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7.65%,调撤率达64.5%,其中婚约财产纠纷调撤率100%。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矛盾化解的故事,是乡村社会秩序的持续向好,更是法治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的强劲动力。法庭还通过编写《乡村常见纠纷调处指南》,为基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将“和让”理念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法治与德治、自治的协同发力。

从郑玄调解立村到新时代“和让双祥”调解法,双羊法庭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既要坚守法律底线,又要扎根文化土壤;既要发挥司法定分止争的功能,又要延伸服务发展的触角。面向未来,双羊法庭将继续深化“和让双祥调解法”的实践创新,让法治阳光照亮乡土大地,为辖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在法治护航下加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