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开放日:走进“电网大脑”与“地下动脉”,看电力人如何“迎战”七次负荷高峰
半岛网8月27日讯 为搭建电网企业与社会大众的“零距离”沟通桥梁,近距离展现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保供的周密部署与央企担当,8月27日,国网青岛供电公司举办迎峰度夏主题开放日活动。邀请媒体记者走进电力保供一线,沉浸式体验电网调控指挥、带电作业、智能巡检等现场,近距离感受电力工作者的坚守与付出。
首站探“电网大脑”:24小时智能调度应对负荷七创新高
聚焦国网青岛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被誉为青岛电网“大脑中枢”的核心。在调度控制大厅内,电子屏幕实时跳动着全市用电负荷、电网运行状态、变电站供电情况等关键数据,线路走向图与负荷曲线清晰勾勒出电网运行脉络。
工作人员介绍,自8月7日立秋以来,青岛遭遇极端高温高湿天气,电网高荷首次破1400万千瓦并逐日走高。截至8月24日,全网负荷累计27天突破1300万千瓦,最高达1481.0万千瓦,较去年最高负荷增长142.3万千瓦、增幅10.6%。
面对今夏电网负荷七创新高的严峻“烤”验,国网青岛供电公司按“备战、临战、决战”三步走科学应对。当前青岛已进入迎峰度夏关键期,调控中心24小时不间断运转,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时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协调电源出力,确保每一度电安全高效输送至千家万户与各行各业。
直击高空“带电绣花”:800余次作业实现“用电零感知”
在崂山区一处1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点,记者亲身感受到电力工人的艰辛——他们身着绝缘服、头戴安全帽,在烈日下有条不紊地开展高空作业:地面人员仔细检查绝缘斗臂车参数,空中作业人员反复确认安全防护装备,随着斗臂车缓缓升起,作业人员在数十米高空开展导线检修,全程未中断周边居民与企业用电。
“以往线路检修需要停电,会影响用户正常用电,现在通过带电作业技术,既能消除设备隐患,又能实现‘用电零感知’。”现场带电作业中心副主任卢永丰介绍,迎峰度夏以来,公司已开展带电作业超800次,减少停电时户数超12万户•时,用技术创新守护市民用电“获得感”。
探秘“地下动脉”:2.3千米电缆隧道藏着智能运维密码
随后,记者走进青岛重要的电力“地下动脉”——重庆路电缆隧道。与传统“阴暗潮湿”的地下空间不同,这里整洁明亮,电缆支架有序排列,自动运行的环境监测四足机器人让人眼前一亮。
工作人员介绍,该隧道全长约2.3千米,铺设4回220千伏电缆,承担着市区北部核心区域的供电任务,是迎峰度夏关键供电通道。隧道内配备智能巡检机器人、温湿度传感器、火灾报警系统等设备,可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自动预警,运维人员通过后台即可掌握电缆运行状态,大幅提升运维效率与安全性。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沿隧道步行,近距离观察电缆运行情况,体验智能巡检机器人操作流程,直观感受“地下电网”的重要性与青岛电网智能化运维成效。
开放日搭起沟通桥:央企担当守护用电安全
此次开放日通过“走进一线、实地观摩”的方式,让记者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青岛电网迎峰度夏保供举措。从调控中心的精准调度,到带电作业的专业惊险,再到电缆隧道的智能运维,记者深刻体会到“电力保供”不是口号,而是无数电力人用汗水筑起的安全防线。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既是向社会展示公司履行央企责任、保障电力供应的实践成果,也是倾听社会声音、增进理解信任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公司将持续以“保民生、保重点、保稳定”为核心,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同时通过更多元沟通形式,让社会大众走进电网、了解电网,共同营造安全、可靠、绿色的用电环境,为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电力保障。(半岛全媒体记者:寒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