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记楼的百年回甘:发生在青岛的一次久别重逢

2025-08-01 15:45 市北区融媒体中心阅读 (5598) 扫描到手机

青岛美食、游玩、购物全攻略尽在“吃喝游购in青岛”,带你领略岛城魅力,畅享美好生活。超酷超趣超有料哦~

老字号凝结着时光的味道,是不可再生的城市精魂。在清末民初名噪一时,又在新时代重绽华彩,能够跨越百年风雨的老字号,尤为稀珍。

在青岛,就藏着这样一枚百年勋章:它与啤酒的麦香、港口的汽笛同龄,曾是声震胶澳的“四大名楼”之一,却在岁月的急流中一度销声匿迹。幸得有心人执着追寻,它终在百年前铸造辉煌的商街上重生,燃起旧日烟火。

它的名号:英记楼。

前世

一条街,一块酥,一段传奇 

时光倒推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中山路上,河北点心手艺人英达昌支起一方小小摊位。门脸不大,名声却悄悄传开。最令人叫绝的是他的鸭尾酥:酥皮薄透如蝉翼,一块点心竟有68层!层层叠叠,入口即化,堪称岛城一绝。

命运的齿轮持续转动,紫禁城御膳房的点心师傅——英达昌的表弟来到青岛。宫廷秘技与民间智慧在英氏小铺交汇融合。

1917年,英氏兄弟在中山路北端盖起真正属于自己的茶点楼——“英记楼”。两层小楼,楼下敞亮,楼上雅静。虽不宏大,却处处精致考究。自产自销的茶点琳琅满目,堂食带走皆宜,此风一开,瞬间席卷齐鲁大地。

(红圈处即为英记楼老店)

老青岛的顺口溜念得响亮:“身穿谦祥益,头戴盛锡福,买表亨得利,诊病宏仁堂,吃碟点心喝清茶就去英记楼……”它与顺兴楼、春和楼、聚福楼并肩,成为青岛人心中无可替代的“四大酒楼”。

名流舌尖上的印记

英记楼的香气,缠绕着民国名流的衣襟。

1917年康有为来到青岛。这位广东人对精致茶点情有独钟,很快成了英记楼的常客,甚至拥有专属座位。他曾对亲信感慨:“一日不食英记楼,恍如隔世。”1927年康有为七十大寿,挚友特意邀他由沪返青,寿宴就摆在英记楼。

1926年,梁启超赴青岛拜访恩师康有为,席间初尝英记楼点心。那惊艳的滋味令他挥毫写就一首藏头诗,开篇便是:“英梅疏淡,冰斯溶泄,东风暗换年华……”字里行间,是一代大师的真情吐露。

英梅疏淡,冰斯溶泄,

东风暗换年华。

记忆俊游,铜驼巷陌,

新晴细履平沙。

楼长误随车,正絮翻蝶舞,

芳思交加。

续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1934年,初到青岛执教的老舍先生深居简出。一日友人携来一包点心,老舍品尝后大为赞叹,得知出自英记楼,便成了中山路那方雅座的常客。一碟点心,一杯清茶,便是他认识青岛风味的温柔起点。

战火与沉寂:八十载别离

然而好景难长。20世纪30年代末,抗日烽火燃起,繁华的中山路在动荡中日渐萧索,英记楼的灯火也开始黯淡。

1938年日军占领青岛后,英记楼因拒绝供应军需遭查封。姜换斗师傅冒死将祖传模具沉入胶州湾,自己则隐姓埋名在台东开起小铺维持生计。这段往事直到2014年才被解密,当年打捞出的铜制模具上仍留有“英记楼”篆刻。

青岛解放后,英记楼与“广聚隆”“合兴隆”等几家粤馆合并为“广州食堂”,它曾经的门庭,换上了“亨得利”的招牌。鸭尾酥的酥香,成了老青岛人记忆深处一抹模糊而惆怅的甜。

今生

一个执念,七顾茅庐,舌尖苏醒

转机出现在2008年。黄学功偶然听友人讲起英记楼尘封的故事。那消逝的美味与传奇瞬间击中了他。他毅然踏上寻访之路,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只为寻找老式糕点的真味。他潜心学习面点技艺,最终考取国家一级面点师。

光有招牌不够,老配方和老味道才是灵魂。

黄学功锲而不舍地探寻英记楼工艺的传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线索指向了新中国成立后青岛首个糕点厂——生活林糕点厂的老厂长姜换斗。这位老人16岁便在英记楼当学徒,是正宗技艺的传承者。

寻访传人之路充满波折。为请姜换斗之女姜培红出山指点,黄学功连续七次登门拜访,终获首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随后,83岁的高秀常、72岁的陈秀英等岛城糕点大师相继被黄学功的诚意打动。

在老师傅们颤巍巍却无比精准的手把手传授下,英记楼那失传的30多种宫廷秘制糕点配方,穿越80年时光迷雾,被一一破解、复原。

2015年5月20日,劈柴院江宁会馆门前人头攒动。久违了的“英记楼”招牌,重新高悬!为开业精心准备一周的糕点,不到两小时便被抢购一空。焦急等待的顾客甚至“扣留”了送货司机,笑嚷着“拿点心来换人!”

守护与新生:老树发新枝

招牌重亮只是起点。掌舵人黄学功深知,守护这份穿越百年的好口碑,是沉甸甸的责任。他精心组建传承梯队,三十余人中半数是年轻面孔。传统鸭尾酥制作技艺更成功获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味道需要新活力。黄学功的目光投向蔚蓝的大海。他与高校携手,尝试从贝类、海带中提取天然微量元素融入糕点,探索健康“功能性食品”的新路。“面承百年艺,入口百味生”——这既是对传统的敬畏,也是面向未来的宣言。

2018年,外交家李肇星品尝鸭尾酥后欣然题字“学功为国,奋进为民”。同年,英记楼糕点作为山东代表跨越海峡,在宝岛台湾参加交流活动,其魅力令郭台铭胞弟郭台强念念不忘,三次派人赴青寻求合作。2019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行业领军品牌”的桂冠。

致敬老字号:即墨路上的新灯火

如今的英记楼已形成六大产品线:传统糕点、文创伴手礼、健康零食、节令礼盒、定制喜饼、餐饮体验。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食品企业,年销售额突破亿元。黄学功始终坚守古法:月饼依旧遵循"三腌三滤"工艺,酥皮坚持千层标准,所有产品零添加防腐剂。

今天,英记楼的目光再次投向那个梦开始的地方。在潍县路与即墨路的转角处,一块复古而亮眼的招牌悄然立起。

新“英记楼”静静伫立,向百年前初绽芳华的老字号遥遥致意。

新店不只售卖糕点,更是一个活态文化空间:游人可亲眼观摩“酥里藏金”的古老技艺,在绵软甜香中触摸胶东糕饼的百年风情流转。

站在新店门前回望,老城的霓虹灯映照着百年商脉。从英达昌的点心摊到现代食品工厂,英记楼用百年匠心证明:真正的老字号,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的标本,而是在新时代可以找到共鸣的创新者。

正如那酥皮层层相叠的鸭尾酥,历经岁月打磨愈发醇香,青岛这座城市的味觉记忆,正在老城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