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入驻城阳百日 北部医疗升级再提速
让岛城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疑难杂症,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正迈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速度”。多元合作模式成为青岛北部医疗升级的关键路径:采用“双院区运营”模式,将打造辐射华北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大名医“组团式”入驻城阳人民医院已过百日,东西两院区医疗资源共享也被按下快车键。这场由“国家队”医院领衔、青岛本土医院协同的医疗资源“造血式”行动,为青岛北部居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就医便利。通过“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步发展”,为青岛北部医疗高地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加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程。
“院士团队”领衔 多项技术壁垒被成功突破
自4月7日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院士团队陆续进驻城阳人民医院,团队凝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知名专家力量——张殿英主任医师、付中国主任医师、张培训主任医师、徐海林主任医师、薛峰主任医师、杨明主任医师、党育主任医师、熊建主任医师等知名专家,常态化通过门诊手术、教学查房、科研攻关等全方位输出,推动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
自合作以来,医院骨科诊疗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在复杂创伤救治方面,借助北大人民医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成功救治了多例高难度复杂创伤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稳步提高,多项技术壁垒被成功突破;在关节置换及脊柱微创等领域,诊疗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71岁的王奶奶被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折磨得寸步难行,因帕金森病、高血压、糖尿病三重“拦路虎”遭多家医院婉拒手术。如今,她在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重新站立——北大人民医院骨科专家张殿英教授跨越山海亲诊,联合城阳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以“毫米级”精准置换术让“病膝”重获新生。这例高难度手术的成功,正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鲜活见证。
记者采访当天,在北大名医专家门诊外,遇到了刚就诊完的吴女士,她提前预约挂上了骨科专家付中国教授的专家号。“我今年60岁,得了肩周炎一年多了,孩子一直催我来这里看北京的专家,今天经过一系列专业检查,专家为我精准地分析和给出治疗方案,真应该早点来。”她如释重负地说道。原来,经过详细的检查,付中国判断吴女士已出现肩袖撕裂,需要手术治疗。几日后,付中国为吴女士进行了关节镜手术,术后第三天,吴女士就顺利出院了,精准、微创、快速康复,贯穿治疗整个过程。
作为北大人民医院创伤骨科的专家,付中国教授已常态化进驻城阳人民医院,通过专家坐诊、高难度手术示范、教学查房及专题培训,将国家级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直接注入临床一线。医院创伤骨科(手足外科)在院士团队引领下,科室医疗水平快速提升,在复杂关节内骨折微创治疗方面取得新突破,显微外科技术也日益精进,综合救治能力显著增强。
专家云集 倾力打造学科高地
家门口看名医、优质医疗人才有序流动……城阳区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城阳人民医院的诊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不断实现新突破,更多的青岛北部及周边患者就近享受到了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努力实现“病有良医”。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战略推动下,2025年4月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组团式”全面进驻城阳人民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已有40多位专家组成“大医天团”,强势入“城”。从“患者跑”到“专家来”、从“单打独斗”到“组团汇聚”,他们的到来将为城阳乃至青岛地区医疗水平注入强大动力,让更多患者就近得到“国家队”水平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院组建跨院区实体化“三大中心”。打破院区、学科壁垒,成立眼科中心,肛肠外科中心、麻醉手术中心三大跨院区实体化中心,通过技术、人才、管理三向平移,实现人力统一调配、设备跨院区共享,资源利用率与响应速度“双提升”。
推行队伍能力融合 实现人才双向共育
人才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关键。北大名医团队深知,要想真正提升医疗水平,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医疗人才队伍。“我们要在这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执行院长李澍说道。如何巩固合作成果,确保城阳人民医院在人才培养、医疗质量、学科建设等方面有效衔接,是合作工作的重要任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家团队采用“师带徒”的方式,全方位提升技能水平。在各诊室辅助接诊的城阳当地医生也在不断精进,持续学习。这种模式不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持续“造血”,真正实现留下一支“不走”的团队。
为了构建一支扎根本土的专业医疗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实施了一系列培训计划。专家们每周都会不定期进行现场或线上交流和讲学,城阳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分批前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学习诊疗技术。“传、帮、带”的理念深入人心,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稳步提升。
据介绍,为推行队伍能力融合,实现人才双向共育,选派首批32名临床骨干赴北大人民医院系统免费进修(医师1年、护理6个月),返院后计划转化应用成果并牵头新技术项目。分批次选派78名优秀人才(医、技、护、药、行政)赴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交流学习,双向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管理能力。
“以前,像骨科和颅脑损伤疑难病例,我们并不常见,患者基本都会去北京、上海等地治疗。”作为对外合作分管负责同志赵波表示,在北京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诊疗技术更加规范,科室管理模式更加科学有效,医护人员也有了接触国内甚至国际领先诊疗技术的机会。专家入驻以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城阳人民医院共同对诊疗流程进行了规范,根据实际情况对核心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校正,不仅提升了城阳人民医院的诊疗水平,也为培育本土高水平人才队伍提供了平台。
百日时间,城阳人民医院已开展了各类新技术、新项目,各类手术完成率和病房入住率也显著上升。从管理到教学,各个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截至6月底累计接诊2000人次,主刀高难度手术近百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86.4%,开展会诊查房百余次,带动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这种区域医疗中心共建模式的“造血”功能已初显成效,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正在迅速成长。这不仅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也有效提升了城阳人民医院的诊疗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水平。
对于百日的蜕变,赵波深有体会。他认为,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城阳人民医院突出靶向育才,采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同质化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随着北京大学医学专家团队分批常态化入驻,通过日常诊疗、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多维度合作,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区域医疗高地正在形成。更值得期待的是,通过开展疑难重症诊疗技术攻关和前沿医学研究,医疗服务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
“组团式”义诊托起基层“健康梦”
如果说医学的高度在于科学和技术,那么医学的温度则在于将根深深扎入基层,满足当地群众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6月27日,为切实将惠民服务送到群众身边,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在城阳村泰德苑小区成功举办“医心向党 医心为民”为主题的大型义诊活动。150余名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队”优质医疗服务,也是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生动实践。义诊汇聚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多个科室的权威专家,涵盖消化内科、肛肠外科、眼科、神经内科、创伤骨科(手足外科)、康复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中医科、内分泌科、检验科等,强大的专家阵容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
城阳人民医院将持续深化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团队的合作,将合作范围从门诊坐诊拓展至病房查房、手术指导及学术交流,构建"门诊—病房—手术"全流程协作体系。通过多学科深度联动,全面提升医院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 青岛城阳:系统谋划 全域发力 高品质打造都市现代型乡村振兴片区
- 高密百日千万招聘暨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来了!最新岗位看这里~
- 北大名医来城阳!城阳人民医院北大名医团队坐诊安排(2025年7月28日-8月3日)
- 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成功举办2025年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 赏荷正当时! 城阳巴士613路公交开出“夏日荷韵”主题巴士
- 胶州城阳两地警方联动找回轻生男子
- 城阳故事 | 刘鉴玲——舞动社区情 温暖邻里心
- 城阳故事 | 孙继巧——用脚步织密社区“平安网”
- 城阳街道拟启动建设一处街道级文体型邻里中心及一处社区文化活动站
- 北大名医来城阳!城阳人民医院北大名医团队本周坐诊安排(2025年7月21日-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