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产险青岛分公司|以案说险:兼职刷单被骗万元,警惕校园金融诈骗陷阱

2025-06-13 09:46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13745) 扫描到手机

为呼吁广大群众提高警惕,筑牢风险防范意识,平安产险青岛分公司精心推出系列栏目之《平安说消保 安安提醒您》,为广大消费者细说保险价值认知常见误区,帮助消费者科学理性认知自身需求,合理规划保险保障,避免因认知误区错过重要风险保障。  一起“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信金融”,帮助社会公众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案例回顾

大学生小吴在网上看到“兼职刷单,日赚300元”的广告,按要求先垫付1000元购买商品,承诺返现后却被拉黑。随后,骗子又以“解冻资金”“缴纳保证金”等理由诱导小吴转账,累计被骗1.2万元。小吴报警后,警方提醒:此类诈骗利用学生想赚快钱的心理,通过“小额返利-大额诱骗”实施连环欺诈。

风险分析:校园是金融诈骗的高发地,常见手段包括:刷单返利:以“低门槛、高回报”吸引学生,实则骗取垫付资金;虚假中奖:谎称“中奖需先交手续费”,或仿冒官方APP诱导转账;冒充电商客服:以“商品质量问题退款”为由,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或验证码。

金融安全知识

防骗“三不原则”:不轻信:对“高收益”“低风险”的兼职、投资信息保持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转账:任何要求提前转账、缴纳保证金的行为都是诈骗,尤其警惕“私人账户”收款;不泄露:保护好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正规机构不会索要这些信息。

求助渠道,遇到可疑情况,第一时间向学校保卫处、辅导员咨询;拨打110或登录“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

防范建议:

树立正确金钱观:学生应以学业为主,兼职需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如勤工俭学中心)寻找,拒绝“轻松赚大钱”的诱惑;

学习金融知识:了解基础的防诈骗常识,参加学校组织的金融教育宣传活动,提高识别能力;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在陌生网站填写身份证、银行卡信息,避免被骗子利用。

平安产险青岛分公司提醒消费者:金融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但只要守住“不贪心、不盲从”的底线,就能大大降低受骗风险。记住:真正的机会不会主动“找上门”,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