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报|蒙娜丽莎“不再微笑”:营收净利腰斩、坏账缠身、市占率不足2%
近日,蒙娜丽莎集团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公司全年营收46.31亿元,同比下滑21.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5亿元,同比下降53%。这是自2021年以来,公司连续第三年业绩下滑。
作为一家上市陶瓷企业,目前蒙娜丽莎集团共有10家控股子公司、四个现代化建筑陶瓷生产基地、37条生产线,销售产品涵盖陶瓷砖、陶瓷板材、瓷艺、辅材、成品家具、五金卫浴等众多品类。
图源:蒙娜丽莎官网
营收净利双腰斩,市占率跌破2%
2024年度,蒙娜丽莎瓷砖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与建材市场激烈竞争的双重绞杀下,交出了上市以来最惨淡的成绩单:全年营业收入46.31亿元,同比暴跌21.79%;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腰斩53.06%,净利润率仅为2.7%。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市场份额持续萎缩,2024年产量约1.1亿平方米,市占率不足2%,在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0%的背景下,其市场地位已从头部品牌滑落至二线阵营。
风口财经记者就经营状况、未来转型规划等问题联系蒙娜丽莎,截至发稿前,并未得到对方回复。
从业务结构来看,蒙娜丽莎的核心产品瓷质有釉砖收入下降18.80%,非瓷质有釉砖收入降幅达54.25%,高端产品陶瓷板、薄型陶瓷砖收入虽下降18.70%,但毛利率提升至34.91%,显示出公司在高附加值领域的突围尝试。
图源:蒙娜丽莎官网
然而,这一努力被整体市场需求萎缩所抵消。2024年全国瓷砖产量59.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2.18%,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率持续承压,蒙娜丽莎毛利率亦降至27.32%,为上市之后次低。
费用端的优化也难以掩盖蒙娜丽莎的核心矛盾: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1.85%,管理费用下降2.30%,财务费用因债务结构优化减少87.60%,但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2.29%,占营收比例虽稳定在3.59%,绝对额减少0.47亿元,可能削弱长期技术竞争力。
现金流方面,蒙娜丽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07亿元,同比下降13.65%,应收账款周转率降至6.14,创历史次低,坏账风险与现金流压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产能过剩、坏账缠身与战略失焦
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价格战便愈演愈烈。据广东陶瓷协会统计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全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暴跌12.8%,利润总额降幅达26.2%。蒙娜丽莎虽主动减少与高风险房地产客户的合作规模,但销量与售价下滑仍难以逆转,工程渠道收入同比下降47.96%,拖累整体业绩。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蒙娜丽莎与房企签订以房抵债协议金额高达13.25亿元,另有8.92亿元应收账款未收回。尽管公司2024年仅计提坏账损失1.18亿元,但市场普遍担忧,随着房企债务重组推进,更多减值风险或将浮出水面。为追讨工程款,公司甚至与客户对簿公堂:截至2025年2月28日,蒙娜丽莎新增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3.79亿元,其中3.71亿元为应收款项回收纠纷,凸显出现金流的管理失控问题。
与此同时,蒙娜丽莎的债务危机全面爆发。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2.59%,流动比率1.23、速动比率0.87,短期偿债压力巨大。有息负债总额高达19.06亿元,占归母净资产的57%,其中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4.51亿元、短期借款2.79亿元、长期借款8.59亿元、应付债券3.1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实际担保余额3.67亿元,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现金流枯竭更成致命伤,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下滑,应收账款周转率创新低。虽然蒙娜丽莎提出了“大瓷砖、大建材、大家居”战略,但转型步伐明显滞后。2024年经销商开拓情况和专卖店新增数量远不及往年,经销网络拓展难度极大,折射出行业对未来信心的集体缺失,叠加国际市场拓展乏力,公司陷入传统业务下滑、新业务未见起色的尴尬境地。
政策红利难掩结构性缺陷
尽管财政部等三部门2025年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范围,101个城市将在医院、学校等项目中优先采购绿色建材,但蒙娜丽莎的“零碳瓷砖”等产品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且公司在存量房改造市场的渗透速度远不及预期。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1.66亿元,同比下降22.29%,虽推出蓝冰灰等流行花色及柔光陶瓷板材,但技术壁垒不足。据消费者反馈,部分产品存在切割易碎、坯体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暴露出品控漏洞。与此同时,行业技术迭代加速,800×1350mm等新规格产品兴起,而蒙娜丽莎在超薄岩板、智能铺贴等领域的布局滞后,被竞争对手挤压市场空间。
线下经销网络的萎缩直接反映在财务数据上,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降至6.14,创历史次低,坏账风险与现金流压力进一步加剧。更为严峻的是,公司战略工程渠道收缩后,未能有效填补经销网络空白,三四线城市渠道下沉进展缓慢,错失了县域市场先机。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宫卫指出,2024年瓷砖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价格内卷、需求收缩”三重挑战,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与结构优化破局。但蒙娜丽莎的转型步伐显然滞后于市场变化:其陶瓷板材薄型化及表面功能化技术虽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但未能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当房地产红利消退、产能严重过剩、技术创新乏力、债务风险累积。尽管蒙娜丽莎在绿色制造、渠道优化等方面有所尝试,但战略转型的滞后与执行能力的不足,使其难以在短期内扭转颓势,这家曾经的陶瓷巨头能否通过债务重组、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破局重生,仍需要时间来检验。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宋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