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铁路百年老厂“变身”城市潮流新地标:工业文旅视角下的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改造之路
清明节假期刚过,位于青岛市原四方机厂旧址的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迎来试运营期间的第一批游客,“春日经济”在这里悄然升温,为青岛市文化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座承载着青岛百年工业记忆的历史文化馆,如今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成为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又一重要地标。
工业遗产活化再利用,铁路机厂转型文化产业样本
工业文旅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新兴领域,逐步成为全球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议题。在我国,工业旅游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旅游,活化利用工业遗产”,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将进一步推动工业旅游市场的发展。
青岛这座老牌工业城市,将工业遗产转型纳入“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重点推进十大低效片区开发,其中老四方机厂改造被列为省、市两级重点项目,不断探索工业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这种融合为传统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旅游产业带来了创新的机遇。
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杭州路16号的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是四方机厂1900园区内一处特色文化空间,它在保留厂区原有风貌与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和创意化改造升级,修旧如旧,融合现代科技与工业遗存,在工业历史建筑中创新文化内容,挖掘中车红色文化,追溯光辉历史,宣教现代文明成果,是老四方机厂改造升级的最新实践成果之一。
中车四方机厂作为中国轨道交通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青岛老市北工业遗存的代表之一,其百年老厂房的活化利用和蝶变更新,成为老工业基地复兴、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在促进工业遗产保护、传承工业文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展馆以青岛四方机厂的发展历程为视角,纵览中国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世界领先的华丽蜕变之路,展现以铁路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工人革命思想与新中国成立以来艰苦奋斗、改革求变、自主创新的探索实践。馆内分为“动荡岁月·曙光初绽”“奔腾年代·汽笛长鸣”“奋进征程·追风之旅”“崭新纪元·复兴逐梦”四大板块,通过多媒体互动、实物陈列等多种形式,系统梳理了中车四方的发展轨迹,全方位展现了从早期的蒸汽机车到引领时代速度的高速动车组的发展脉络,生动重现了中国轨道交通行业跨越百年的发展历程。
中车四方老厂区向历史文化博物馆方向的改造更新了建筑功能,延续工业文脉,重构城市活力。通过保护历史、植入新业态、激活公共文化,有望成为青岛老城复兴的下一个典范,为全国工业遗产活化提供了“青岛模式”,保护铁路文化遗产,探索工业遗产与城市发展的共生路径,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城市铁路文化脉络的深度挖掘与重塑,铁路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创新,正在以一种文艺而现代的方式,将历史的机械与温暖的人文情怀相结合,让工业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铁”字号文化圈提速建设,生态流量转为经济增量
工业遗产的文旅开发正从单一展示转向文化生态圈构建,在保留工业遗产的历史记忆基础上,通过文化创意、科技赋能和产业融合,形成具有综合吸引力的文化生态圈。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作为青岛市“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链”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形成“铁路+”文化,将工业记忆转化为消费动能,激活区域经济,增强城市文化认同感。
“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发明的。”今年4月1日,是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试运营的第一天,展馆内迎来了一批批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讲解员站在“八一号”蒸汽机车的展板面前,向前来参观的小学生亲切地介绍。
早在今年二月,在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期间,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曾开启为期五天的对外开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吸引了万余名游客前来参观,大大提升中车品牌口碑以及在青认知度。期间,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守信,青岛市市北区区长刘新学带队调研。
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在青岛糖球会开馆运营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展览内容、提升参观体验、加强展项设备设施维护等措施,成功吸引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实现了经济效益的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为展馆未来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打造更多优质文化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试运营期间,曾在厂区工作过的退休老人,带着孩子来了解祖辈奋斗历程的年轻人,以及集体参观的学生群体络绎不绝。他们在展馆内深入了解了每一处展品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国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体会青岛老城的工业记忆与人文情怀。
推开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的大门,一条超越现实的沉浸式通道——中车之门开启铁路文化的溯源之旅。随后踏上阶梯,走进一条时光隧道与诗意长廊交织的奇妙空间。蒸汽机车、东方红内燃机车、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磁悬浮列车模型与浪漫诗句相结合,展现了轨道交通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穿过时光之廊,动荡岁月·曙光初绽、奔腾年代·汽笛长鸣、奋进征程·追风之旅、崭新纪元·复兴逐梦四大展厅逐一呈现。第一展厅从近代中国铁路的激荡原点、四方厂与风雨兼程的民族解放、守护国家宝藏“北魏石佛、重逢“四方风荷”四大主题内容回顾了四方机厂从1900年至1949年的辉煌历程。第二展厅精心设计“新生摇篮”、“开路先锋”、以及“中国工业的“中国创造”三大展区,生动且深刻地勾勒出了中国机车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非凡旅程。第三展厅描绘了1978-2012年间四方不断提速追赶,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奋进征程。第四展厅详细展示了复兴号从研制到运行,直至走向世界的发展历程。
展馆内通过老照片、老物件的展出,按比例复原的办公场景,真实的办公用品,勾勒出四方机厂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图景。斑驳的木质桌椅,静静伫立在昏黄的灯光下,似在低语往昔的忙碌日常;桌上随意摊开的图纸,铅笔留下的痕迹历经沧桑仍清晰可辨,仿佛还残留着工人们指尖摩挲的温度,那是他们为技术难题绞尽脑汁的见证;墙壁上错落张贴着的老照片,宛如时光的书签,标记着奋斗的节点;磨得发亮的办公椅,承载过多少疲惫与坚持,此刻却散发着坚韧不拔的气息;墙角的文件柜里整整齐齐码着当年的参考书籍,尽显科研的细致与严谨;展墙上的旧报纸被《火车头报》,头条新闻里还跳跃着当年的激昂标题……参观者可以在椅子上静静落座,恍然踏入时光隧道,与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展开无声对话。
铁路文化是工业文明的精神密码,承载着国家现代化的集体记忆与奋斗基因。近年来,中国铁路成都局推出的文创品牌“成铁1435”、“铁潮”文创、12306的铁路文创、中车文创等铁路文化品牌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在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的文创展区,解放型蒸汽机车积木,复兴中国系列徽章、冰箱贴,中国铁路150年珍藏卡牌,CR450系列文创产品等以火车元素为主题的系列文创产品成为一大亮点。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深受游客喜爱,还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进一步扩大了铁路文化的影响力。
博物馆教育双向奔赴,打造文化传承实践课堂
读懂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
当下,博物馆成了当之无愧的“顶流”。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2025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7200万人次。
当前“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在内容拓展和形式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博物馆正以锐意进取之势打破传统展陈边界,于守正创新之间开启以文育人新篇章。早在2015年我国通过的《博物馆条例》中就明确指出,博物馆的三大目的是教育、研究和欣赏,国家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再次鼓励馆校合作。2025年青岛市将加大“产学研用”协同合作用,由政府主导针对亲子、青少年、青年和银发族等不同年龄群体,推出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文旅产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惠民成效。
博物馆正从静态展示转向教育实践平台。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通过公益讲解、研学课程等方式,成为青少年了解工业历史、激发科学兴趣的“第二课堂”。
1982年,一群参加夏令营的孩子在父母师长陪伴下,围聚老四方厂机车模型展台前,清澈瞳眸里跃动着对机械奥秘的探求之光,这一幕被镜头永恒定格,成为了那个时代独特记忆。这是四方机厂早期的研学活动之一,是现代研学科普教育的雏形。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寓学于游的研学游正成为热门之选。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计划乘借文旅“热度”,深度挖掘并开发“研学+文旅”新业态,不断丰富研学内容,传承铁路文化脉络,让研学游变得更具体验感、可读性与可及性,让铁路文化遗产保护落到实处。试运营期间,计划推出科普课堂、工业研学、大师讲座、科学实验等活动,并联合中车企业、高校等开展多维度研学,进一步扩大了中车品牌影响力,推动中车文化品牌的传播。
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它能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有所思、有所悟,增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体认。依托铁路历史文化开展研学教育,是推动“工业记忆”向“未来创造力”转化的关键纽带。通过沉浸式参观、互动实践与主题课程,学员得以触摸中国工业百年奋斗史,从蒸汽机车到高铁的科技跃迁中感悟自主创新的精神内核,激发对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探索热情。
行走于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内,如同穿梭于时光长廊,展馆通过数字化展陈、沉浸式体验与工业遗产活化相结合的模式,系统性呈现中国高铁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全链条突破。在“提速”展区,参观者可以推动推杆参加“与风竞速”体验活动,通过互动装置见证中国铁路大提速的激动时刻,了解四方机厂在提速过程中的贡献。此外,还有电话主题彩蛋、“留下你的故事”互动空间等,丰富了展览层次,将历史、文化与情感融为一体,让参观者从被动观展变为主动参与,通过多元化的体验,收获充满活力的观展体验,进一步加深对青岛地域文化、铁路工业精神以及红色印记的理解与认同。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科技体验馆也将开启运营,将和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开启联动,以“文化+科技”的集教育与娱乐于一体的轨道交通学习平台为发展依托,打造红色教育实践阵地、国之重器宣教基地、创新策源科普领地、新址秀场展示高地。
作为工业文旅新地标,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将轨道交通专业展示与城市旅游动线深度融合,形成“科技研学+工业旅游+文创消费”的复合业态,开发高铁主题IP、衍生品及互动体验项目,其作为“国家工业记忆库”与“先进技术体验区”的属性将进一步增强,持续释放引领效能。
当前,中车集团正积极谋划构建多层级联动的世界级轨道交通工业文明展馆展示体系,首个示范项目——中车四方文化科技馆结合了中车驻青岛企业的历史背景与产业资源启动先行先试。中车四方文化馆试运营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激活工业遗产的现代价值,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圈,促进区域经济与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展示中国中车的创新成果,展馆还能激发公众对轨道交通科技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科技自信。
参观指南
·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杭州路16号1900园区内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
· 开放时间:周三至周日 9:30-16:30
购票方式:
通过 “中车四方文化科技馆” 公众号提前购票,团队需提交《参观公函》(含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和人员名单,外籍人员需提供护照号。
结语:让工业记忆照进未来
从百年前胶济铁路上的铿锵铁轨,到今日驰骋全球的 “复兴号”,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不仅是一段企业史的载体,更是中国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精神图腾。在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 “中国智造” 的注脚,每一段故事都折射着时代的奋进之光。
诚邀媒体朋友走进这座 “会讲故事的工厂”,共同记录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崛起之路,让世界听见中国轨道交通的强劲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