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锄头”翻动千年沃土,山东移动潍坊分公司解码麦浪里的“增收基因”

2025-04-10 15:04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11783)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4月10日讯(通讯员 尹艺媛)近年来,山东移动潍坊分公司(以下简称“潍坊移动”)以“数智化”为犁铧,深耕农业现代化沃土,推出覆盖“耕、种、管、收、销”全链条的智慧农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过去种地全凭经验摸索,现在靠的是精准数据。”潍坊诸城市种粮大户指着田间的传感器感慨道。潍坊移动协同中移物联在田间部署环境传感监测系统,农田的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养分等关键数据,能够实时上传至云端,结合数字孪生技术,现实的农田在虚拟空间实现1:1复刻,形成精准映射。农户通过手机即可查看农作物生长模型。系统还能根据气象预测和数据分析结果,自动生成科学精准的灌溉和施肥方案,让“何时浇水、用多少肥”这类长期困扰农户的难题,有了精准、科学的解答。

当AI遇上农技,科技正在重塑生产场景。智能虫情测报灯搭载AI识别算法,可提前7天预警病虫害;孢子捕捉仪如同“农田CT机”,精准捕捉病原菌活动轨迹。去年夏季,系统成功预警草地贪夜蛾入侵,通过生物防治技术使农药用量减少15%,每亩增收超200元。“以前虫害来了手忙脚乱,现在手机上点一点,防治方案直接送到眼前,省心又省力。”种粮大户笑着感慨。

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协同”

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移动端“农业商城”模块将农户与全国客商紧密连接,智能匹配供需信息。农机管理系统通过GPS定位与大数据分析,让闲置农机“跑起来”,资源利用率提升85%。在潍坊诸城市皇华镇,当地农机手老张经营的合作社迎来了新变化。过去,由于信息不畅、调度低效,合作社的30余台农机长期处于“半年闲”状态。农忙时抢不到活儿,淡季又只能停着,一年下来每台机器最多作业400亩,收入勉强维持成本。

自接入农机智慧管理系统后,皇华镇的农机资源被全面盘活。该系统依托北斗定位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农机位置与状态,精准匹配周边作业需求。老张的合作社通过平台接单,作业范围从本地扩展至潍坊及周边地市。去年秋收,合作社的一台联合收割机借助系统跨区调度,单季作业面积突破1000亩,较过去增长150%。现在合作社的机器全年无休,一台农机年收入从3万元涨到7万,翻了一倍多。“系统就像‘滴滴打车’,农忙时订单自动匹配,设备全年无休。”老张兴奋地说。

从“技术赋能”到“民生普惠”

针对农村老龄化现状,潍坊移动创新开发适老化服务平台。语音指令、大字模式、视频指导等功能,让老年群体也能轻松玩转“数字农具”。整合百名农技专家资源的“云上农科院”,累计解答技术难题3.2万次,72岁的老把式李大爷通过视频会诊,解决了困扰半月的黄瓜病害:“专家就像在田头手把手教,种地也有‘智慧师傅’了。”

截至目前,该智慧农业项目已覆盖潍坊市6个农业强县,服务新型经营主体1373余家,带动农户人均年收入增长15%,节水节肥超35%,切实将“藏粮于技”落到实处。

当5G信号掠过金色麦浪,当数据流浸润阡陌沃野,千年农事正在齐鲁大地谱写新章。从“汗滴禾下土”到“智耕云上田”,潍坊移动的“智慧实践”,书写着“粮食安全”的齐鲁答卷,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在这里,每粒种子都带着数字基因,每块农田都链接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