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蓬:预制菜行业亟待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

2024-01-14 16:45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36808) 扫描到手机

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如何?或将迎来哪些变化?日前,风口财经采访了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

  朱丹蓬:我国预制菜的发展历程较短,市场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升过程中。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指引,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主要强调的是产业发展与科研结合,但在国家标准方面存在不足,产业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程度也有待提升。具体来看,2024年,预制菜行业应至少从两个方面改进。

  第一,预制菜行业亟待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食品安全方面,预制菜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入局者众多,所涉及的行业多且代工情况常见,却缺乏统一国家标准。尽管2022年以来,多个关于预制菜的团体标准发布,也有预制菜相关产业联盟成立,但从目前来看,制定的标准至多属于行业标准,这对预制菜行业发展或许能起指导作用,但却没有唯一性和强制性。应当加快制定预制菜行业统一国家标准规范,解决预制菜行业小、散、乱的现状,以及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从产业端看,国家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定海神针”。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预制菜企业可能因为标准不清而不敢在硬件上花更多资金投入,哪一家预制菜企业也不敢说自己是最“专业”的,进而难以产生预制菜的中国品牌。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国家标准的建设也有利于对产品配方营养与健康的认识,打消消费者的顾虑。

  第二,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就有“消费者因预制菜销售不够透明产生侵权隐忧”。中消协表示,相关事件反映出一些餐饮商户或学校食堂未能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及选择权,而消费者对预制菜商品在食品安全、绿色健康方面存在不信任感。如何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告知消费者产品是否是预制菜、是否为“贴牌”产品,让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进一步保障。若让预制菜一直“蒙着面纱”,将会使消费者的抵触情绪更大。

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