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青岛分公司“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金融消费保护个人信息是第一课
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保护成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日常消费、金融交易,还是社交生活,我们的个人信息都在被广泛收集和使用。然而,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也日益成为威胁消费者权益的突出问题。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平安人寿青岛分公司特别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就是守护自己的金融安全。
个人信息是金融交易的基础,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户、交易记录等。这些信息在金融系统中被用来验证身份、评估风险、提供服务。然而,一旦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就可能被用于诈骗、盗刷、身份盗窃等犯罪活动,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困扰。
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金融领域的个人信息更是成为不法分子的“香饽饽”。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因为随意授权、点击不明链接、泄露验证码等原因,不经意间让自己的信息落入他人之手。
对此,保护个人信息的实用建议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谨慎授权。在进行金融交易或使用App时,不要随意授权获取个人信息,尤其是涉及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提高警惕。接到自称银行、平台的电话或短信时,不要轻信对方提供的信息,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管理好个人信息,不随意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尤其是在网络社交中,避免在公共场合讨论敏感信息。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个人信息不受侵犯的权利。金融机构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收集、使用或泄露。如果消费者发现个人信息被滥用,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保护个人信息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作为金融消费者,我们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识别风险,守护好自己的“数字身份证”。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金融服务便利的同时,远离金融风险,真正实现“金融为民”的目标。
大众报业·半岛网
- 半岛叨叨丨15分钟就能灼伤,幼儿误吞造成终身残疾!家里这种“小圆片”千万要收好
- 践行金融为民理念 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太保寿险青岛分公司启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
- 因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闪送、曹操出行、神州租车等69款APP被通报
- 注意!这69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 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范福生一审获刑15年半
- 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占比91%以上,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
- 推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科学解决方案!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对接会在青岛举行
- 我国已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标准30项 15项人形机器人国标正在研制
- 公安网安部门依法查处迪奥(上海)公司未依法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案
- 一场金融“维权”官司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