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愿守护,人工肝技术点亮生命希望

2024-11-27 17:06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1378)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11月27日讯(记者 李京媛 通讯员 张小青)肝衰竭的高死亡率令人扼腕痛心,在当前内科治疗手段有限的现状下,肝移植虽为救治良策,却受限于肝源稀缺与经济条件制约。此时,人工肝支持系统犹如一道曙光,以其独特的治疗机制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为肝细胞再生与肝功能恢复赢得宝贵时间,甚至让部分患者避免了肝移植的风险。

人工肝:体外血液净化,重塑生命希望

肝衰竭是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严重肝病症候群。在我国,肝衰竭的主要诱因是肝炎病毒,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则是药物因素和酒精摄入。此病症一旦发作,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

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一种先进的血液净化技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为非生物型人工肝系统,该系统通过体外设备将患者血液引出,在体外进行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血液滤过等处理,以有效清除血液中的胆红素、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补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从而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解毒、蛋白质合成及代谢功能。

人工肝不仅为早、中期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提供了可能,降低了肝移植的需求,而且为晚期肝衰竭患者争取到了更多等待肝移植的时间。

精准施治,危重肝衰竭患者获救

患者胡先生(化名)因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到青岛市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经查其乙肝表面抗原已阳性多年,且总胆红素高达正常上限值的13倍,凝血功能也存在严重异常。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陈立震凭借丰富的经验迅速明确诊断——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且病情已至危重之境。

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治疗方案在原有的抗病毒、保肝治疗基础上,加入了人工肝治疗。治疗团队精心选择了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血浆置换(PE)技术,住院期间为患者进行了两次人工肝治疗及全面的内科综合治疗。随后,胡先生总胆红素水平及凝血功能均逐步恢复正常,体力和食欲也有了显著提升。最终,得益于有效的治疗,胡先生肝功能得以恢复,成功避免了肝移植手术,并顺利出院。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锦旗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前沿技术探索,守护生命希望

青岛市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团队开展的人工肝先进技术已包括多种高效模式,如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浆置换选择性血浆置换(PESPE)、血液灌流(HP)血浆灌流(PP)、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等。医疗团队依据患者情况实施个性化的综合治疗策略,以精准应对肝衰竭难题。

青岛市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辛永宁教授作为《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的编写者之一,强调了人工肝治疗时机选择的重要性。对于不同类型的肝衰竭患者,应在针对病因及发病诱因等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开始人工肝治疗以阻断病情进展、促进肝功能恢复。同时,对于肝移植术前等待肝源期间的患者,应积极给予人工肝支持治疗以改善并发症,为成功过渡创造条件。

作为“全国人工肝血液净化示范中心”及青岛市肝病学分会主委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在人工肝技术对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的内科综合治疗方面处于青岛领先地位。人工肝治疗团队不断探索技术新领域,为肝衰竭患者不断注入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专家简介

辛永宁 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中心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兼西院消化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后导师

专业擅长:乙肝、丙肝、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肝肿瘤、重症肝炎、肝衰竭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对疑难肝病、人工肝技术治疗重症肝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家门诊:

周一上午(东院)周三、周五上午(本部)周四上午(西院)

知名专家门诊:

周三下午(东院)周五下午(本部)

陈立震 青岛市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科研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擅长:各种急慢性肝病及胃肠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人工肝技术治疗重症肝病及乙肝临床治愈等。

专家门诊:周一、周二下午 周四上午(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