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讲一讲保险该有的故事

2023-03-17 13:45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22828) 扫描到手机

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的时候,必定是先有购买需求的,购买需求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是他身边的人或事激发出来的。所以,每一位保险消费者在购买前,是很有必要自我审视保险的需求,在需求识别完成后,接下来的保险购买和使用才会更有意义和针对性。下面通过以案说险,给大家讲一讲如何客观理性看待商业保险。

案例一:有“医保”不买商业险

周女士所在单位为其购买了医保。考虑到已有医保傍身,周女士没再购买商业保险。去年,周女士住院花去5000多元,医保只报销了3000多元。周女士使用的进口药、特效药都不在医保报销目录内,周女士只能自己埋单。

点评:

新医改实施后,商业保险的作用并没有削弱。医保的基本设计原理是低水平、广覆盖,超出部分由商业保险解决。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费用为10万-20万元,社保最高支付限额显然与这个水平有差距,个人还需根据情况补充商业险。某些药品(新药、进口药、贵药等)以及一些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都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商业保险可对此部分进行补充。此外,医保注重的是医疗费用的报销,但是市民患病后,除了直接的医疗费用外,还会产生以下三方面的费用:一是后续治疗费;二是不能工作失去收入来源的费用;三是发生重疾后的后期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等。这笔费用可以通过商业保险解决。

案例二“家庭饭票”零保险

周先生和太太都在私企打工,周先生的收入是太太的两倍,是名副其实的“家庭饭票”。夫妇俩不舍得花钱为自己买份保险,却为1岁的宝宝购买了3份保险。

点评

“先为孩子买足保障”是不少家庭买保险时存在的误区。在不少家庭,孩子的保障十分完备,但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父母却无险傍身。正确的投保观念应该是:先保大人、再保小孩。“子女成长可能面临的风险直接取决于父母面临的风险,因此,只有家庭支柱获得足够的保障,子女的风险才可能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