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拉古提出深耕人工智能技术,用感知虚拟制作推动电影事业迎来下一个春天

2023-02-17 17:13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38946) 扫描到手机

随着近些年虚拟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特效行业日新月异。技术专家们也一直梦想着将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相融合。在扎克伯格等技术人士所说的元宇宙中,虚拟现实是一个让人们在网上过上第二人生的计算平台。在虚拟现实中,你可以戴上头盔,让自己沉浸在3D环境中放松自我;你也可以戴上动作感应控制器与虚拟对象进行交互,并使用麦克风交流。

同时,虚拟技术的日渐成熟,在帮助传统的电影工作室应对未来电影制作挑战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工作室抓住创作的契机,将CG、动作捕捉、实时渲染和更多传统制作技术结合起来用于整个制作流程以便更高效地实现导演的创意,事实上,这样的创作在整个电影制作过程当中确实带来了不少的便利。

一说到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大家肯定想到的就是《三体》。 三体是非常硬的科幻,核心吸引力来自科技点子的想象力,而不是角色们的互动剧情。尤其是其中对于宇宙未来的描述:科技高度发达、各种外星人、各个维度的文明交错,也让我们第一次有了“降维打击”的概念。2022 年科幻剧集《三体》·不要回答系列,该内容是刘慈欣《三体》不要回答的衍生内容,注重以未来之境,探讨当下之人的理念。三体宇宙的《不要回答》由图拉古执导,在这次的制作过程当中,图拉古采用的便是感知虚拟制作体系制作完成整个系列的创作,带给人丰盛的视觉盛宴般的享受,观之令人如痴如醉。

在作为与贾樟柯和郝蕾探讨的嘉宾进行对电影创作的探讨时,图拉古谈到:不论科技发展到如何地步,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以及人的爱恨情仇才是真正有趣的,人和人之间的种种甚至带有欺骗性的交往,是相比于一个温顺的AI更为鲜活的内容。从科幻的角度来看,“不管往哪开拓,都离不开地球,但其本质上确是离不开人。所以相比科幻而言,我们更在乎科幻世界观下的人文关怀。”

AI 感知虚拟制作应用领域广泛,2022 年 11 月线上出席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展览暨学术会议,讲解了AI感知虚拟制作赋能环境艺术设计课题。他提出工具的价值和共行业演变史对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学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帮助艺术家完成创作,让效率事半功倍。

AL与人文情感的相遇是美好而温暖的,通过数字科技的新形式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的传递不只是传承传统文化,还将探索数字科技的走向,为用户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例如由AI技术驱动的美术辅助工具,开发者简单地“扫”几下,就可以有一座高山并且可以实时模拟出真实的光影效果,极大的节省制作成本。用户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控制AL当中每一个元素在场景中所占的比重,系统就会自动生成符合物理真实的场景。并且整个制作过程当中所有的计算都通过 AI 自动完成,不需要再去手动调整参数,为整个电影制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正如图拉古在2021 年12 月出席蓝星球电影节世所讲, “艺术形式先后经历了多元化和融合美学的时期,现如今已经进入工具驱动的生产方式阶段,构建电影工业化生产是时代所趋,同时强调技术发展是为了解放艺术家的想象力,而不是生产同质化内容的工具。开创出一套全新的行业模式有着诱人的前景,尤其是当这种模式能够为高效流程的实现打开新的大门,那便宛若打开了一个魔盒,涌出了各种可能性。图拉古作为承担政府科幻产业“基于‘虚幻视觉’技术的科幻影视工业化制作平台研发与服务”技术研发的负责人,对推进行业融合、人才培训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在跨行业复刻型领域不断进行探索,在其首部电影短片《2045》中向行业证明了虚拟制作的潜力和广阔的未来。2021 年 11 月以福布斯环球500位精英登上福布斯杂志,并出席福布斯采访,讲述超级电影工业和对中国电影未来的展望,阐述科技与文学的关系,他指出了视听工业化对文化发展和内容传播的重要性,同时自主生产高技术领域的突破更是重中之重;凭借对跨行业复合型人才发掘和前沿技术的探索,是未来创新的主要方向。

虚拟制作技术在电影制作方面前景广阔,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向图拉古这样能够不为名利所诱,专注与电影本身的制作者,也唯有如此,才能更贴近电影本身的调性,也才能够真正秉持以科技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从而引发用户的关注与共鸣,推动电影事业迎来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