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河文化,聚力非遗保护 | 山东科技大学实践团调研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023-08-16 08:41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85680) 扫描到手机

为响应“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号召,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助力非遗在乡村振兴浪潮中重焕光彩,近日,山东科技大学嵙旅人文化调研团队,前往鸳鸯螳螂拳传承基地进行调研学习。

传承人访谈——感悟鸳鸯螳螂拳

传统文化瑰宝藏,代代相传发荣光。孙日成是鸳鸯螳螂拳的第五代传承人。在武术界,素有“只闻其名、不见其身”之说的鸳鸯螳螂拳,此前一直秘传于民间,近年来却悄悄走进了大众生活。这得益于获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孙日成。调研现场,团队负责人曲嘉欣首先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鸳鸯螳螂拳武术名家孙日成先生就鸳鸯螳螂拳申请非遗的过程及当今非遗的创新保护路径进行访谈,孙日成先生表示鸳鸯螳螂拳以其独特的拳法和左右双修的全面训练思想成为螳螂拳中颇具特色的流派,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被众多名人大家选择,其内在旺盛的生命力是传承至今的根本原因,中国非遗与中国人血脉共鸣是非遗传承的前提条件也是其深远的历史现实意义所在。

全方位调研——体验鸳鸯螳螂拳

承载智慧千年久,文化瑰宝唤联欢。团队成员对场馆负责人姜女士、工作人员和学徒进行现场调查,充分了解鸳鸯螳螂拳有关知识和多角度的保护建议,场馆内洋溢着浓厚的求知氛围。孙日成先生耐心的言传身教,不仅为队员们讲解了鸳鸯螳螂拳的创始人及各代传人和有关历史渊源,还为队员们展示了鸳鸯螳螂拳的有关招式,队员们聚精会神的学着,一招一式潇洒自如,攻守兼备,切身体会着非遗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团队成员们还了解到,“忠、孝、礼、义”,习练鸳鸯门派的各种拳术决不能随意伤人。所有鸳鸯门拳术的使用必须遵守这则武德。这种平凡而庄严的仪式被称为“拜关公”,世代相传。

数字化赋能——传承鸳鸯螳螂拳

民间技艺继往开,传统文化焕新彩。实践结束后,团队将记录下来的精彩瞬间剪辑成宣传视频,投放到团队抖音、视频号及各类外媒,进行广泛宣传,提升非遗知名度、提高公众的非遗意识。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方法进行传承,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武术与当代文明互相交融交汇。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宣传传统文化,以更加具有时代化的方式,用镜头记录武术文化,用青春助力传统文化传播,用自身实际行动传承文化、传承非遗,筑牢文化自信,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我充分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武术的博大精深。习武不仅强身健体,还能增强自信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次调研,通过大学生切身体会,传承发扬,让这“瑰宝”更好地与新时代接轨,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不仅展现了当代青年人对非遗传承的责任感,而且让非遗文化不断注入着新鲜血液,这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有着极其非凡的意义。(山东科技大学  许浩然)